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体中文

轻之国度

 找回密码
 注册(右键在新窗口打开)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813|回复: 226
收起左侧

中国能拯救在西方日渐式微的日式RPG游戏吗?(外文翻译+文略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6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fleelancer 于 2012-2-7 20:50 编辑

中国能拯救在西方日渐式微的日式RPG游戏吗?(外文翻译+文略长)

首先在开头我还是再说明一下,下面两篇翻译文章讨论的是“日式的游戏”在“西方世界”之中的衰落,而不是在中国,也不是在日本本土。希望放地图炮的高玩能打准一点,以免攻击错了对象。两篇译文的作者分别是北美与澳大利亚的,两篇文章分别从游戏商业运营的角度与游戏内容文化的角度阐述了他们自己的观点,虽然他们的观点并不就代表真理,但作为一家之言至少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如今日本游戏在欧美所面临的困境。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与我们伟大的祖国的业界作一下对比,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多有趣的内容。所以不妨就借此讨论一下那些曾经真真切切地辉煌过陪伴过我们的日式RPG为什么会走到现在的这步田地的吧,到底是历史的必然、还是时代的背叛呢?


为何日式RPG游戏的黄金年代结束了
原文地址:http://www.1up.com/features/golden-age-jrpgs-xenoblade-pandora-tower-last-story-xseed
By: Ryan Winterhalter        7-18-2011

一切都结束了,将大部分日式游戏带到西方发售不再具有商业价值——特别是RPG游戏。当然,像世界级的konami们和capcomo们自然还能将他们的AAA级游戏带往世界的任何角落,但是整个行业回到了更像(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状态,那时的日式RPG游戏(以下简称JRPG)很少很诡异,其中鲜有被翻译代理的,那时的日本游戏粉丝们遇到他们期待的游戏,除了徒劳地祈祷当地出版商之外别无他法。

最近,民间舆论试图说服任天堂将异度之刃(Xenoblade),潘多拉之塔( Pandora's Tower)以及最后的故事( The Last Story )等游戏带来北美出版,不过北美公司的决策层似乎并不为所动,因为他们明白商业的现实。本地化一款日本游戏并且发行销售是一项花费巨大且费时费力的工作。 包括打击盗版,迎合当地玩家的游戏体验,取得不同游戏平台的发行许可等等原因使这项工作变得无利可图。只有少数专业的出版商精于处理日本的游戏,不过即使是他们在近年来也消减了发行的数量。


图片游戏:异度之刃

就在几年前,任何在日本市场上看起来表现不错的游戏都能在欧洲和北美见到他们的身影。策略RPG,roguelikes(译注:诸如风来西林、陆行鸟、迷宫塔等类型的游戏),以及其他各种来自日本的小众游戏把游戏发售表填得满满的。粉丝们理所当然的相信他们最期待的游戏最终都能找到走出日本的途径。不过在大多数被关注的游戏中,并不是每一个游戏都顺利西行——-Mother 3 和 Namco X Capcom 就是典型的案例。相比之下如今的情况则是:虽然PSP依然是日本核心玩家所选择平台,但这玩意儿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确确实实地死了。任天堂对它今年的三个核心向WII游戏也是犹豫不决,另外那些致力于发行日本游戏的发行商像是NIS或者是Atlus如今所发行的游戏数量也正在逐年减少。

“每个游戏都有很多变数,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可以立即摧毁一个出版计划。”Xseed Games 的出版总监 Ken Berry ,一位专攻日本游戏的北美发行工作人员如是说,“这些因素包括由我们自己的制作组评估的游戏质量、成本(包括取得版权许可与本地化两方面)、以及预计的销售量。所有这些因素都影响我们对发行的游戏的选择。不管我们对于代理一部好游戏的主观愿望如何,我们也不可能去实行一个明知要赔钱的项目,不管那游戏有多出色。”


图片游戏:最后的故事

许多原因减少了代理小众日式游戏的可行性,盗版首当其冲。当西方在新一轮的主机更替中转入对HD高清游戏的追捧时,日本的玩家则转入了掌机平台,无论是核心玩家还是轻度玩家。几乎所有的日式RPG设计师都粘在PSP/PS2等级的硬件水平上。于此同时,PSP盗版开始侵入北美与欧洲市场。当2008年怪物猎人(Monster Hunter)卖疯了的时候,盗版弄得它差一点无法在日本以外的市场上盈利。另外,在DS上大受欢迎的R4 flash carts及其盗版的ROMs在日本玩家中广为流传,Akihabara(秋叶原)以及其他日本主要的零售地区都公开地宣传和销售这种设备。结果就是PSP盗版在日本还比较少,而DS盗版则已经泛滥成灾,但在海外两者的盗版都如火如荼,所以站在游戏开发商的角度,他们理性的选择就是在PSP平台上投入更多,国内市场是他们需要最优先考虑的。

如今情况进一步恶化。但这并不能归咎于盗版单方面的责任。它只是在蚕食代理游戏本已经非常微薄的边际利润而已——代理发行游戏本身的利润已经被各种成本支出抠得所剩无多了。前任 1UP 的编辑,现任 Ignition Entertainment(译注:主要代理过诸如合金弹头胧村正拳皇12等游戏)公司的业务发展总监的 Shane Bettenhausen 这样说:“制作发行实体游戏产品这一点对我们的影响很大,使我们选择的余地变得更小,让我们更加不敢冒风险去代理诸如 DS WII 以及 PSP 平台上的小众游戏,尤其是烫手山芋 DS。除非那只DS游戏在日本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否则就别想有人会在北美代理发行。”

代理发行实体游戏的成本不仅包括花费在磁盘生产、包装并且分销到世界各地的工商业成本,还包括被主导游戏平台所有者强行要求的最小生产数额的成本。有些游戏本来是有盈利的潜力的——只要生产适量。然而微软、索尼和任天堂(Microsoft, Sony, and Nintendo)都要求出版商为每一个他们授权的游戏生产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最低拷贝数量。对于小众游戏来说,这个配额有时比预测的市场销量更大。“当我们对销售预期很悲观的时候,最小生产限额尤其可以给我们致命一击。到时候我们不得不亏本清理仓库中那些多余的卖不出去的产品,这可以轻易地抵消业已卖出的产品的利润。”Berry 说,“而涉及到物流的主要成本风险来自于零售商的降价,如果一个游戏并不如预计那么卖得好,风险就来了。所以我们必须保证每一家零售商认购了正确数量的货物以保证没有一家零售商积压太多的库存。”


图片游戏:潘多拉之塔

这一切的结果就形成了一个不幸的死循环:如果零售商预定了太多的游戏结果卖不出去,那就只能由出版商来承担损失。如果他们预定得太少,那么游戏的粉丝们就要面临同样令人不愉快的预约,从而导致有些人会暂时放弃购买计划以后再说,或者根本不再购买。与其冒这样的风险,许多中小出版商转而发行数字版。2D STG(2D平面卷轴飞行射击游戏)开发商CAVE就选择将他们的游戏Deathsmiles 2X(死亡微笑 2X)的美版发布在Xbox的Games on Demand(在线付费下载服务)上,而并不推出零售的实体版。他们的iOS(智能手机平台游戏)销售同样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使公司可以去满足他们十分小众却忠诚的海外用户群体而不必去冒巨额亏损的风险。


图片游戏:Deathsmiles 2X(死亡微笑 2X)

Xseed 发现了诱人的在线营销模式本身所具备的降低风险的优势。据 Berry 指出:“它只需更少的预付资金(不必为了投放市场向制造业掏钱),它消除了我们所有关于亏本出货的风险,因为所有产品都是直销的,而且我们也不必再担心为零售商或者是我们自己仓库里多余的库存贴现。这也使我们有了更多的回旋余地,可以代理预计销售量很低的小众游戏,比制造实体产品承担更少的风险。”

但是,通过数码渠道销售游戏并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消费者还是很看重实体零售版的存在的。而且出版商也发现如果没有实体版是很难培植受众群体的。虽然CAVE在 Xbox 以及 iOS 平台上用数码发布的游戏满足了他的核心玩家群体,但这并不能让他们的业绩取得激动人心的增长。"因为你用数码的方式(下载的方式)发布游戏,这意味着你不大可能接触到更广大的用户,再加上你主攻的游戏主机平台的限制,你实际上接触到的玩家就变得少之又少了。" CAVE 的手机游戏事业部经理 Yukihiro Masaki (幸弘 正树)这样表示。

CAVE 的另一个优势就是他们的游戏对本地化的要求并不高(对于我们天朝来说就是所谓的汉化)。在日本这类街机游戏上,大部分菜单和屏幕显示元素常常是用英文表示的,而且大部分此类游戏并没有多少故事文本。但是另一方面,对于像 Xseed Atlus 等一直以来主攻JRPGs 的公司而言,他们不只得摆平翻译的成本,还包括编译和调试他们的英文游戏(对天朝来说就是编码与字库等问题)。“如果一个游戏包含大量的对话或者歌词,翻译和调试所有这些内容的成本有时甚至会影响潜在的收益。尤其当你准备将其翻译成英语以外的更多的语言的时候(欧洲的出版商发行的版本有时会包括西班牙语、法语、德语以及意大利语等各国语言)。而当这个游戏只受小众玩家群追捧的时候,发行商为其投入资源和时间的风险就不免太大了。” Bettenhausen 表示。

Berry 表示 Xseed 的处境也大致如此。“一些游戏包含大量的文本,需要花费太多的人力去翻译,换个游戏也许没那么可怕的文本量,但却有170个不同角色的15000条配音,把这些都译成英语得花上成千上万的美元。这是一个发生在最近的真实案例。”


图片游戏:东京鬼祓师鸦乃杜学园奇谭

这种情况置出版商于一个境地:他们不得不放弃他们最有可能出版的游戏,当然偶尔也有像Xseed 这样的公司会冒个险,Berry 说:“我们最近出版的游戏《英雄传说:空之轨迹》就是一个例外,因为我们真的很想向西方推介这个游戏的日本制作商 falcom 。尽管游戏拥有超过150万的日语文本需要翻译,我们还是觉得很有必要将这部游戏推介给西方的玩家们,虽然他们可能已经从那部动作RPG游戏YS(伊苏)系列得知falcom社的大名,现在他们也能玩到此会社另一个剧情引人入胜故事环环相扣的游戏了。”

在其他有些时候出版商找到了更廉价的方法来代理一款游戏。这常以委托第三方汉化公司或者外包的方式来实现,包括翻译人员,保证质量的测试人员,以及程序人员。Xseed 走得如此之远以至于其发行的《伊苏:菲尔加纳的誓言》都是民间翻译的版本。“编辑工作是SOHO完成的,不过程序本地化的工作还是由Falcom来完成的。我们之前从未那样做过。不过当我们准备在家完成翻译工作的时候,我们团队中的一员建议说:他知道一个翻译得很不错的游戏英文文本,其译者都玩过游戏的日文版。我们正好人手不足反正也要请外包,所以我们设想为什么不请那些对游戏充满热情的人来做而是去雇一些个不知道合不合适的外来翻译人员来乱入计划之中呢。该选哪个显而易见,再说我们也有内部编辑把关这些文本,所以我们可以保证游戏中文本的最终的质量,不管我们是从哪里拿到的初始文本。”


游戏图片:伊苏:菲尔盖纳之誓约
(此处编辑时犯了错误实在贻笑大方了,深表惶恐)

虽然上述的措施可能并不是最理想的解决方案,但他们在游戏市场疲软之时多少帮着降低了一些成本。也只有现在我们回望过去十年的时候可以看到那是PSP和DS这类机种的一个全盛时期。AAA级的日本游戏依然将成为游戏业风景线上的美丽一环,而诸如 Xseed 和 CAVE 这样的发行商也会继续致力于精打细算地在西方发行他们的游戏,但是,每一个优秀的日式RPG都能够在西方找到一家出版商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为何日本游戏和西方分道扬镳了
原文地址:http://www.1up.com/features/japanese-games-breaking-west
By: Ryan Winterhalter  9-12-2011

“不是你,而是我。”这是日本游戏产业在本周的TGS(东京电玩展)上传达给世界的信息,“我们的游戏依然精彩,但他们不再是为你们设计的。”

西方的评论家们叫嚣着日本游戏将死论早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虽然他们的评论意见多少都有些道理,但依然没有切中要害。日本游戏的开发商们在这个主机世代陷入了麻烦的境地,他们努力做出来的东西与一般玩家的体验相去甚远而变得没有意义。他们的游戏本身和当初一样优秀,但那不再是为全世界所设计的了。日本游戏现在总体上说是专为吸引和满足日本玩家而设计的。比起那些关注所谓日本游戏帝国崩溃的文章,我想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为什么在近年来日本和西方在游戏口味上的差异会变得如此之大。这一现象是无法用一两个原因就可以解释清楚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从社会经济到世俗现实的各个方面。无论如何,事实正在说明日本的游戏玩家正在寻求与北美和欧洲玩家截然不同的游戏体验。



这些年以来,日本和西方两个地区的游戏口味都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大变化。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原PC平台的重量级游戏系列(诸如Fallout)、游戏类型(诸如FPS)以及游戏工作室(诸如BioWare)潜移默化地进入主机游戏的平台,慢慢地改变了西方玩家的口味,与此同时其他力量则继续为日本工作中。日本玩家的口味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过其中有三点是西方国家的玩家们也陆续注意到的——一种称为“萌”的特别嗜好,日本人关于业余爱好与成年人的不同理解,以及日本人看不起国外游戏的传统。



在日本本土的狂热者中间,萌的概念非常重要,这些人也被称为“宅”。虽然在宅之中也分火车宅,军事宅等等,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关注的焦点依然是三位一体的ACG(动画漫画电子游戏)。这三种媒体介质彼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萌是一个啊宅经常用以形容可爱事物的词语,诸如大眼睛的美少女,但是如果继续追问“萌到底是什么”的时候,大多数人却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回答。可见这是一个并无标准定义见仁见智的概念。

这个词往往被亲日的西方人用以形容萝莉控(lolicon——Lolita Comple 萝莉塔情结的简写)。她特指年幼的——常常是指未发育的——女孩,她常被描述成为一种具有孩子般可爱气质而又带有隐约的性诱惑等特点的组合概念。不过据一位在东京大学研究宅文化的研究员帕特里克加尔布雷斯(Patrick Galbraith) 的观点,以上的定义并不完全准确。“萌是一种对虚拟角色的情感反应或者是对角色的一种描述。关于这个定义有两个要点值得注意。第一,我们在讨论的是一种人的反应。萌并不是用来形容一个角色的属性或者是风格的,而是某些角色可以引起这种反应或者说角色就是为了迎合这种感觉而被设计出来的。这也就表示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吸引人的萌角色,男性和女性以及各种年龄层和性取向的人都可以被吸引。第二点,萌是一种针对虚拟角色的情感反应,而不是对现实中的真人的。除去这两点差别,萌就和‘可爱’或者‘性感’是差不多的意思。”



萌描述的是一种情感,是啊宅们看到、想到或者是与特定一种类型的角色交互时产生的情感。此类角色的特质因人而异,她并不一定总是符合西方的游戏评论者们看到这个词时所联想到的幼女萝莉形象。举例来说,享受“男人之恋”的女性动漫游戏爱好者就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她们所钟爱的热门角色配对(腐女爱搅基)。

那么萌对游戏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呢?答案取决于你向谁提出这个问题——对于游戏龙头大厂而言这没什么影响,但是对于中小出版商和制作者来说它却意味着一切。日本的小众游戏商业模式得以维持,靠的是满足那些人数不多却格外忠诚的消费群体——他们很乐意为钟爱的消费品支付更高的费用。AAA级的游戏一般也就卖个相当于40到60美元的价格,然而小众的粉丝向的游戏甚至能卖到80美元以上的价格。小型开发商通过量少价高的方式增加他们的边际收益,而大型出版商则靠的是薄利多销。所以如果你要在日本出版小众游戏你必须满足那些忠实粉丝们的要求,而当这些粉丝们偏偏是热衷于萌的阿宅的时候,你必须给他们做一个满是年轻可爱萌妹子的游戏来激起他们的萌意。在今年(2011)的八到十二月总共有35款在日本发行的游戏是按着这个模式做出来的。这种游戏比咱们西方的枪枪枪游戏(FPS)来得多得多了。为了满足他们的粉丝群,小型出版商已经抛弃了许多西方玩家。



萌对AAA级游戏的影响并没有那么直接。如果你想引起轰动,你不能只把游戏卖给一小群只盯着2D角色撸管的家伙们,就如 Galbraith 指出的那样:“有哪个萌系游戏比《怪物猎人》的玩家还多?有哪个萌系游戏比《口袋妖怪》还成功?有哪个萌角色引起的文化冲击比《美少女战士》和《七龙珠》还要大?重点在于他们(喜欢萌的人们)并不是玩家的主体,在日本最受欢迎最畅销的也并不是那些瞄准了萌系粉丝们的玩意儿。”

日本人对游戏的看法

日本文化已经建立了一种信誉,似乎它比西方更能够容忍叛逆传统的追求。由于在过去有那么多有趣的游戏来自日本,许多人把日本想象成为一个接受游戏玩家这个群体的存在并习以为常的地方。然而事实根本不是如此。西方对于成年人玩游戏的接受程度要高得多。虽然人们常常会在他们的手机上玩游戏,虽然DS也打入了主流的休闲市场,特别是对于女性群体,但是比起在欧洲或者北美,在日本承认玩游戏依然会给人带来严重的社会耻辱。因此,许多成年人主动放弃了游戏,从而使这个市场的年龄层比其他地方更为年轻化。

而日本的工作传统又加剧了这一趋势。日本的会社文化只给他们的雇员留下了非常有限的自由时间。一个工作人员不得不一直工作直到他的老板下班为止。家庭生活与休闲娱乐时间非常有限。老板们是早就习惯了这种在公司呆到很晚的生活节奏,结果迫使他的下属们和他们一起呆到很晚,从而让他们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两方面都承受巨大的压力。年轻的雇员被要求工作更长的时间,每天超过13小时也是家常便饭。



以上种种使得业余休闲的时间极其宝贵,自然包括游戏的时间。虽然社交生活要求人们保有一定的业余爱好,但是被社会认同的选择十分有限。当被问及此事的时候,日本人常常会回答说他们的爱好是高尔夫、钓鱼或者园艺,而女性则常常以购物或者学外语作答,在最近几年高尔夫也成为女性的选项之一。这些活动都有严格的性别限定而且大多数人都倾向于只保有一项业余爱好。但是从没听说过将玩游戏作为一项业余爱好的情况。在典型的工作场所这样做将使你变得很另类——当然是指消极方面的。

在日本存在成年玩家,但是来自同事及工作的压力等种种原因使他们数量很少。当日本的成年人玩游戏的时候,他们总是选择使用移动设备而不是非移动设备,并且不认为自己是一名“玩家”。这不是一个兴趣爱好,只不过是他们在上下班路上用来杀时间的消遣而已。在过去这指的就是DS以及后来的小部分PSP(在日本掌上设备的核心市场一直以来都是青年男性,不过《怪物猎人》系列拓展了受众)。如今它指的是iPhone以及其他智能手机,在18-35岁年龄段的人群中,除了一小部分死忠玩家如饥似渴地希望在电视上体验HD之外,再也不存在其他人了。而这部分死忠玩家与那些喜爱萌系的人群又存在很大的交集。这使得整个市场形成了一种大部分玩家在掌上设备上玩游戏而核心玩家在主机上玩游戏的格局,与世界上大部分其他地区的市场截然相反。PSP上的《怪物猎人》对于日本来说就相当于PS3/360上的《使命召唤》对于西方。

由于日本玩家对主机游戏失去了兴趣,产业便一蹶不振。与此同时,市场信号又提示西方重量级游戏开发商们把注意力转向主机平台。于是在一夜之间主机市场就被西方占领了,然而日本玩家根本不喜欢西方游戏。有一句源远流长的日本游戏俚语“洋ゲー糞ゲー”照字面意思就是说“西方游戏都是屎”。

游戏排外现象

西方游戏在日本的影响力和存在感自1983年以来就变得微乎其微。虽然事实上是 Pong 和 Spacewar 等游戏打开了日本的游戏之门,它们可以说是日本与电子游戏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它使日本拥有一个悠久的制作传统的机械街机游戏的历史传统,这些游戏(来自任天堂以及世嘉等公司)对早期的日本游戏产生了诸多的影响。

当日本的街机在上世纪80年代爆炸式的增长并开始在美国流行起来的时候,日本的PC平台也浮现出一个迅速增长的家庭游戏市场。80年代早期的这段时间成为了PC游戏在日本游戏舞台上唯一一次扮演主角的时期。在红白机(FC)还未曾问世之前的1983年,日本的角色扮演游戏(RPG)已经从台式电脑上起步了。日本的游戏设计师们可以在他们的游戏设计中自由地借鉴Wizardry 和 Ultima 等一系列的游戏(这两款游戏可以说是西方RPG游戏的始祖级作品,在日本可以看作是《勇者斗恶龙》《最终幻想》等作品的原型游戏)。尤其是 Wizardry 一直在日本保持有相当的人气,最近的复刻版本都已经只在日本出版了(2006年时这个商标已被日本的IPM收购)。

经过这段蜜月时光之后西方游戏就被丢在了一边。主机游戏的崛起蒙蔽了日本的玩家们让他们看不到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精彩,日本的游戏只在他们封闭的环境中被设计出来,日本的出版商把他们的游戏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只当作是额外的收益。不过在那时电子游戏还没有受到日后在日本称之为加拉帕戈斯综合症的影响,所谓加拉帕戈斯综合症常用以形容日本制造业在除日本以外的世界市场上普遍遭遇失败的一种现象。这个典故来自于达尔文对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一种鸟类的生物学研究。这种鸟类只适应当地特定岛屿的自然环境。同样的道理,产品——尤其是个性化的电子产品像手机等——在日本往往被设计成为特定的用户群量身定制,但这样的产品在国际市场却并不总是表现优异,无论这项产品各方面是多么地优秀。



不玩PC游戏的日本玩家只接触西方的主机游戏,它们大部分与日本自己的游戏差距很大。基于这样的信息不对称所得出的结论可想而知:西方游戏都很糟糕。会出现诸如上述的“西方游戏都是屎”之类的论调也便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虽说风水轮流转,但日本对于西方游戏的看法却并没改变。虽然已经有一小部分的核心玩家开始从北美购入最新的游戏,以及像 Suda 51(须田冈一)这样的制作人成为国外游戏的拥护者,但是大量的玩家以及从业人员依然坚持己见。一位在某著名日式RPG工作室工作的设计师告诉我们,当他把生化奇兵(Bioshock) 带去公司的时候,虽然公司里的年轻人都深为所动,但是一位顶尖的知名的制作人只把游戏玩了30秒就宣称“这游戏一文不值”把手柄一丢就走开了没再多说一句话。

问题并不是日本游戏像不像西方的游戏。日本如果只会模仿西方做游戏是不会取得昔日那般的成就的,一位日本设计师之所以能创造出一个享誉世界的大热门作品,那常常是因为他们给予了我们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问题是许多(决不是所有)有影响力的日本游戏制作人根本上拒绝去研究西方的游戏。结果就使如今的日本游戏产业陷入了另一个版本的加拉帕戈斯综合症之中,而著名的“怪物猎人爪”便是其自然适应的生动写照。当西方正忙于研究在3D空间基于运动的双重模拟控制的时候,日本的设计师们依然乐此不疲地使用他们自己曾经用于PSP上的单独模拟的控制方法。怪物猎人特有的系统逼使玩家把他们的手扭成一个很不舒适的形状,就像畸形患者一样。这种“爪子”最终成为了日式3D动作游戏的黄金标准,玩家们都希望并且要求在游戏里设置这样的系统。所以当 Konami 制作《合金装备 和平行者》(Metal Gear Solid: Peace Walker)的时候,他们必须为西方玩家提供“伪—双模拟”(使用face按钮)而为日本玩家准备那副“爪子”。

现在并不是日本游戏不好而西方游戏好之类简单一刀切的问题。对于日本国外的游戏玩家来说,问题是日本玩家的口味与世界其他地方越走越远了,从而使得日本的商业吸引力不断萎缩,哪怕是最著名的游戏。嗜好独特的日本成年玩家将日本国内的主机市场留给了宅和他们的萌物,与此同时日本的消费者对此却十分满足,因为在他们鼠目所及的范围内他们没有错过任何东西。玩家的变化比游戏更大,结果欧美的老粉丝们被晾在了一边。不过世界范围内的大多数消费者对现在的情况倒也没什么不满就是了。




以上翻译部分完成。不过欧美作者讨论的基本都是他们西方的情况,而相比之下我们更为熟悉也更为关心的还是祖国的情况吧,至少PSP没在祖国死掉嘛。所以在翻译文章的最后,还是附上例行的个人意见,也好让高玩可以有一个明确的打击对象,免得误伤了别人。

总结头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其实只需要一个字,那就是“钱”。在作者眼里日式游戏现在无法畅销世界的原因就在于成本高昂利润微薄。盗版泛滥和汉化的高额成本是作者所叙述的两大主因。那么让我们回头看看天朝的情况。

先说盗版,天朝除了在破解和原始资源共享的能力上不如国外之外,在单机游戏的其他的方面可算是基本靠盗版活的。根据西方经济学的原理,盗版是不可能被彻底根除的,只有规模大小不同而已,对盗版而言最大的成本来源于版权保护的力度的大小(包括防盗版技术,法律惩治力度和当局监管力度三方面),也就是打击盗版的力度越大,盗版的成本风险就越高那么盗版就越为稀少。幻想着国外高玩都英明神武地对0元游戏不屑一顾这看来并不符合事实,无论在什么地方,总还是会有大把的人选择盗版的。而在天朝,处于灰色地带的盗版再配合民间汉化的组合拳曾经基本上把正版的游戏代理商都灭光了。而即使在日本本土,看起来盗版也并非遭人鄙视的存在,按那老美作者的观点甚至可以说是盗版害死了任天堂的DS而让相对较难破解的PSP占了软件上的优势呢。

当然,其实日本人自己就已经找到了对抗盗版的最有力方法,那就是培养用户的忠诚度,也就是上面第二篇文章中所提到的啊宅们,尤其是其中的“傻多速”们更是成为消费的主力。忠诚的用户可以自觉地排斥盗版,即使他们一开始由于种种原因消费了盗版游戏,也很有可能再花上一把钱买回“爱藏版”来作为收藏,成为粉丝之后更是周边手办声优见面会等等只要有爱无论优劣都是照单全收的。而这其中女性的消费力发挥得更为淋漓尽致,所以我们看到了大量的顺应市场潮流而生的腐物。可见日本的总体产业格局正在从大作覆盖轰炸转向用目标明确的作品满足核心用户群的模式。所以我们看到日式许多游戏的销量都在下降,这些数字本身其实并不能证明游戏变得比以前更差了。

当然对于一线大厂而言只满足小众玩家群体是不够的,他们更多地还是要把心思花在平台整合的方面。出版1000个小众游戏和出版10个大热门游戏所得到的商业效果是相差不多了,在成本上也相差不多。大热门的游戏需要巨大开发成本+巨大宣传力度+巨大的打击盗版的成本,而小众游戏……你总得搞好和1000个穷酸制作商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免得人家一怒之下跑去PC电脑上制作同人嘛。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种依靠用户忠诚度的营销策略是需要两个条件作为前提的。一是需要有足够庞大的用户基数,二是核心用户需要有足够强大的消费能力(购买力)。正好日本同时满足这两大条件,于是一个小众游戏卖个10万套就够一家小厂吃好几年的了。比起日本来祖国在人口基数上的优势就不用说了,光是北上广三大城市的人口数量都比整个法国的人口都要多了。而近年来,一直是祖国市场短板的购买力问题也渐渐成为历史了,祖国那一路飙升号称要“拯救世界”的奢侈品消费能力早已今非昔比了,玩家的消费观众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小众核心向的游戏在祖国完全有条件生存和发展下去。根据克里斯安德森的长尾理论,将来让祖国粉丝养活几家日本小厂都并不是不可能的事。零之轨迹在祖国的正版能卖出十万本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在日本也不过就卖了10万本呀)。所以即使在此悄悄地喊一喊“中国市场救日本”也并非是空穴来风的YY。


零之轨迹

对于代理商而言,销售正版的另外一大成本问题来源于本地化(汉化)的巨额成本。相比于RPG而言,车枪球游戏显然是更容易跨越语言的障碍,甚至是RTS,ACT,FTG,STG等游戏也都并不是非常依赖语言,可以说没有一种游戏类型会比RPG游戏更依赖剧本(别当AVG不存在啊喂),看不懂剧本玩RPG会失去大部分的乐趣,甚至无法将游戏进行下去。所以日式RPG的代理首当其冲的就是汉化的成本。而其次的问题就是开发商强行要求的霸王条款比如硬性规定最小的生产数量这种当年由任天堂想出来转嫁风险的伎俩,想当年大量SFC卡带被销毁的时候亏钱最大的可不是任天堂。现在的情况看来也并没有多大的改观。对于国外发行商而言,RPG变成小众游戏卖不了多少份再加上翻译的巨大成本,在此基础上还要做成八国语言的“国际版”强行生产多少份拷贝,这压力的确不是一般的大啊。

这些问题在天朝就变得很复杂。首当其冲的就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汉化圈。这里有追名逐利的商业网站,有半路杀出的正版代理商,还有某些抢坑出位盼招安的汉化组,当然也包括那些默默无闻地将有爱游戏负责到底的人们……由于祖国非常特殊的本土政策和现状,以上无论是哪一方都面临着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局面,偶尔出现的合作也都是昙花一现,更何况在这圈外还有无数脑残疯狗厨黑伸手党五毛党正版优越党在围观随时准备开喷呢。上文提到了轨迹系列的美版代理商使用了民间版本的汉化文本。非常巧合的是同样的事情几乎在祖国一模一样地上演过,而且祖国版本的事件发生的时间远比2011年才发布的美版要早上好几年,然而同样事件其结局却截然不同………………英雄注定只能成为传说,消散在怀中竖琴的余韵缭绕之间,然后迎来慕名而来又一批少年将热情投入其间。对于汉化这趟浑水我们常常无能为力,有时比国产足球还无力,只希望每一个汉化者都能够“摸着良心过河”,即使最后离开,也别心怀怨恨,就足够了。


空之轨迹FC

祖国的汉化圈虽然十分纷乱,但有一点却是确认无误的,那就是在祖国汉化游戏的成本那必然是要比欧美低得多的,发行盗版的成本那就更不用说了。

第一,盗版和民间汉化都没有“售后服务”的义务。正版的出版商必须处理游戏中出现的BUG,对游戏补丁和DLC进行更进,处理所有玩家的投诉和反馈意见等等,这些都是成本。但是盗版和民间汉化都没有这样的义务,只花了五块钱甚至0元钱你还要求什么售后服务?牛X一点的汉化组对你的唯一服务就是封了你在他们论坛开喷的注册账号。真的,这已经是人家相当负责的做法了,总比你买了盗版盘中了病毒广告却连都喷都不知道去喷谁强点儿不是吗?
第二,正商发行版商必须搞好与游戏制作商之间的关系。各种国家审批部门也是他们需要沟通的环节。不过关于这一点民间汉化倒并不是没有成本,民间汉化的最大成本就是被出版商告上法庭。而这其中最可耻的做法就是坐等民间汉化完成之后再一纸公文告他上法庭,这时发行商便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了。当然民间汉化组还是可以规避这一风险的,只要不是那么招摇风骚追逐名利低调一点,麻烦也不至于那么轻易找上门来的。至于商业网站……那就看谁的干爹更强悍了。
第三,正版代理商往往并不只是负责汉化文本就行,除此之外他们还有许多程序层面上的事要处理,这些都是他们要承担的成本。比如许多人都熟悉的字库和编码问题,当初不少游戏之所以放弃汉化就是因为没有办法处理中文字库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游戏中的许多细节。比如《模拟城市》发行日版就会把车道上的汽车行驶改成左向行驶等等,还有包括本土化配音等一系列的工作。对于正版出版商而言这些工作都是成本,而且很多要与开发商不断地沟通之后才能实现。而民间汉化显然无法得到开发商的支持,在程序上能做的修改也非常有限,相应地自然也就没有这些成本。当然大部分的玩家并不在意这些。更何况对于天朝的某些正版而言,其综合质量还不如民间汉化的版本呢。时代已经走到了现在,再不懂得培养用户忠诚度的单机游戏发行商,恐怕会死无葬身之地的吧。

无论理由有一条还是三条,也不管盗版和民间汉化。祖国的整个游戏产业还是在向前发展的吧。现在基于网游的正版代理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许多不同的景象。国外网游的正式代理商所做的工作基本要比正版单机游戏的代理商要多得多,不光是文本汉化,还有国语配音,全球同步更新,祖国特色活动的设计(春节端午中秋等等),依据国情的游戏数据修改等等。当商业利益与玩家利益合而为一的时候,世界偶尔也会变得很美好。如今祖国的玩家们无论是消费理念,还是对游戏的态度都早就已经和当年不同了,正好也可以借此进入对第二篇译文的讨论。

第二篇译文的作者来自澳大利亚,比起老美那位编辑来,这位编辑显然要激动得多。他的文章主要从游戏文化层面来分析为什么日本玩家的口味和西方变得不一样了,主要从萌、日本社会对游戏的看法以及日本游戏排外现象这三个方面来认证自己的观点。其实对天朝而言,我们与日本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

我们对日本的萌的接受程度显然要比西方高得多。且看那大城市的漫展办得如火如荼,且看零之轨迹正版也能卖出10万份+,且看字幕组把90%的日本动画都制作了汉化,且看西方基本无人问津的GALGAME在祖国的汉化补丁一个接一个……这些虽然都只是个别事件,却足以说明萌在祖国的接受程序相当之高,所谓的“大眼睛幼女”也同样符合我们的审美观。

而日本主流社会不认同游戏玩家这一点对于祖国而言也是非常相似的,在祖国甚至更为严重。要不是创造了巨额商业利税的网游,祖国的游戏也许至今依然处境尴尬,网游产业用成捆的钞票为游戏杀开了一条血路,使得单机游戏和电子游戏又得以在祖国发展。但是玩游戏依然是不被主流社会所接受的兴趣爱好。这也就解释了是PSP而不是DS最终在祖国流行进来的原因。这个原因很可能与上面那位澳洲编辑分析的日本的情况很相似。祖国玩家需要的是一台多媒体娱乐设备,而不能是一台专业游戏机。所以在祖国iphone等设备很有可能会成为PSP及其后继者的潜在竞争对手。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iphone最终是战不翻PSP的,因为日本的中小出版商是不会把所有游戏都出到苹果上去的,尤其是恋爱ADV和日式RPG以及其他一大堆的萌系游戏(大复活什么的虫姬什么的铸蔷薇什么的人家CAVE才不是美少女会社呢)。当然如果最终连萌妹子都背叛了PSP,那索尼只好做手机去了,那玩意儿就能在祖国大大方方地卖了。

最后是日本那令人爱恨交织的游戏排外现象。加拉帕哥斯这个词语乍听之下还以为是被奥特曼打死的某酱油怪兽的名字,翻译完才知道原来是用以形容日本产业的排外现象的。已经有许多日产行业证明了这种排外现象的存在。比如日本的手机在世界范围内的水土不服(现在日本本土的手机市场也被苹果大举入侵了)。如果举个我们玩家比较熟悉的例子的话,那就看看日本网游在祖国一片惨淡的现状吧。别说是出现如传奇、WOW这样对祖国影响深远的游戏,日式游戏迄今还能存活下来的也都是屈指可数寥寥无几。无论是名作背景还是一线大厂在祖国无不遭遇滑铁卢,即使现在许多日式背景的游戏其实也都是韩国制造(这例子举得不好,因为日式网游在本土也干不过韩国)。现在日本和韩国貌似都已经形成了一种产业链条,那就是日本提供故事背景由韩国设计游戏系统(祖国当然也是这产业链条上的一环——负责掏钱消费),虽然成功的案例还不多但是总归还是很值得尝试的,韩国人可以大叫“韩国网游救日本”之类的了。

以上三点虽然并不一定讲得很全面,但是日本玩家所喜爱的游戏形式已经变得与西方越来越不同这一点的确是不争的事实。日本只以他们独特的用户忠诚度来对抗国际市场的压力,但却让他们在固步自封的道路上越来越远,前途难料。个人觉得情况变成现在这样,日本的开发商们自己也是有责任的。并不是日本的玩家让开发商们别无选择地走上这条不归路的。开发商和游戏制作人本来就有能力主动地引导日本的市场走向一个更健康的方向,而不是一味跟着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撸管最后精尽人亡。根据菲利普科特勒的市场营销理论,最高级的营销应该是公司创造出客户需求。家用机这玩意儿本身不就是日本公司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嘛,但是执着于主机市场的开发商让日本的整个PC市场几乎都被GALGAME和同人占领了,而PSP现在的策略使得GLAGAME和同人都纷纷奔向掌机。个人觉得放弃PC市场是日本产业的一大损失,考虑到主机游戏独特的手柄操作模式不利于FPS和RTS等游戏,在日本开发商的引导下,日本玩家变得对即时战略和枪枪枪等游戏毫无兴趣,这难道不是整个产业对日本玩家市场的一种有意塑造和导向吗?


4gamer制作的2011年度游戏分布式调查结果

可能以上种种的变化对于我们这些旁观者来说并不见得是坏事。无论如何,我们身边既有喜欢日式RPG和萌妹子的人,也有热衷车枪球的玩家,还有沉迷于泡菜网游的蝗虫玩家与RMB战士。在祖国游戏圈没有权威媒体对我们洗脑,让我们的价值取向一直都保持多无化这的确是一件挺不错的事不是嘛?所以我们并不必担心日本游戏帝国的倒闭,最坏的情况也不过是回到美国人玩美国人做的游戏,日本人玩日本人做的游戏,韩国人玩韩国人做的游戏,而中国人嘛……玩除中国人做的游戏之外的游戏。


评分

参与人数 3轻币 +661 收起 理由
areklose + 600 突然想起西方把仙剑奇侠传译成CHIMESE LOVE.
one + 1 好帖 特別是最後一句
动漫新米 + 60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2-6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们没有必要求担忧。
发表于 2012-2-7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人玩美国人做的游戏,日本人玩日本人做的游戏,韩国人玩韩国人做的游戏,而中国人嘛……玩除中国人做的游戏之外的游戏。

这句亮了。看到时禁不住笑了,笑过之后又发现这还真是悲哀的事情啊。
发表于 2012-2-7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了之后,默默想了想,然后冷笑一下......学日语、英语去了
发表于 2012-2-7 01: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ccctv12 于 2012-2-7 21:59 编辑

像我这种3D过敏方向感一踏糊涂的人,很多游戏玩起来会很累。
发表于 2012-2-7 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两篇文章作者是同一人
1up现在好卡,打个网页浏览器都快当了...
我觉得日本RPG---日本游戏in general本身有问题,应该是不思进取吧,在海外式微恐怕只是个前兆
N年前就存在的所谓AAA titles,现在还是那点,试问最近几年新出现了哪个AAA?我反正想不起来.
相反的是很多游戏就那么就消失了没续作,比如老外经常喜欢说的异度传说系列和汪大与巨像系列(算是系列吧)

然后觉得日本游戏不把平台跨到PC上也是个问题,日本人确实对这个不过敏.但是据我所知老外虽然很多人都多主机甚至全机种制霸,还是喜欢在PC上玩,画面好glitch少自不必说,其他方面比如mod啦修改啦操作啦方便也是个优势,而且PC还几乎全硬件都支持,各种手柄各种体感各种外接设备.尤其这一代主机已经暮年了,PC硬件的的差距也是越拉越远.

开发+广告成本越来越高可能也有关系,以前看过一个报道,namco有个原创新作enslaved oddessy to the west,卖了70多万,结果开发商说本来准备卖1M结果低于期望,续作估计没戏
当时就觉得按说worldwide 700k也不少了,看来想开发新AAA门槛还不低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轻币 +15 收起 理由
动漫新米 + 15 认真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2-7 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LZ这文章真心不错,赞一个!!!
个人感觉日系游戏在天朝还是很有市场的,最起码我就喜欢日系游戏,除了FPS类,对美系游戏几乎无爱……
感觉日系游戏厂商一直忽视了天朝市场,我要是索尼的决策者,PS3就是当蓝光播放器送审我也让它上市!然后公然在日本贩售简体中文版游戏,不卖别人,就卖给贩子,让他们水回天朝卖,一样赚钱,还可以逃过天朝的审批……
感觉PC游戏其实挺鸡肋的,真的没啥可留恋的,基本没人会买正版,除了网游,没啥可留恋的。单机PC游戏只会选FPS类的,其它都无视!RTS类的游戏在Wii U这代主机上就应该可以很好的适应了,PC游戏的价值仅存FPS而已了,这些市场,就让给欧美厂商又何方?而网游真的感觉很无聊,打怪升级直到天下无敌又如何?花了一大把点钱,又如何呢?然后不就又没劲了?其实主机游戏也可以网络化的,游戏一次性付费,联机永久免费感觉从公平性上来说就比PC网游有吸引力。当然前提是天朝对游戏机解禁……
感觉日本要想复苏,中国市场是关键,但不知有多少日系厂商看到了这一点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轻币 +10 收起 理由
动漫新米 + 10 认真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2-7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123760612 发表于 2012-2-7 00:52
这句亮了。看到时禁不住笑了,笑过之后又发现这还真是悲哀的事情啊。

悲哀啊。。实际没啥好悲哀的。。这是中国玩游戏的人的群体的选择。。自然也要承担这个后果。。
发表于 2012-2-7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很喜欢3D游戏的说,所以对欧美风的游戏没有什么兴趣
发表于 2012-2-7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衰落是事实,高清其实对日式的rpg不是特别重要的东西,但是现在高清主机却坑了一大把中小厂商。不过无所谓了,还有很多东西没玩呢。
发表于 2012-2-7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是网络时代了,单机的衰落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在中国网游赚钱,单机一般都是不赚钱的,所以拯救谈不上。
发表于 2012-2-7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可以吧,我觉得国内很重视细节和剧情。。。日式游戏的优势就是这些嘛。。。
发表于 2012-2-7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中国而言,对日式游戏的适应程度要高于西方,日本游戏会很好卖。但是,中国的盗版已经不是猖獗二字可以形容的。在下是很喜欢玩日式RPG的,在我国买正版还是比较困难的啊。空轨正版还是去北京买的呢。
发表于 2012-2-7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的文章啊,整个分析透露出“研究者”的气息,主观意见较少(或者说主观意见很巧妙得不那么明显?),于是看起来也让人心平气和。
说到那个XXX综合症,记得过去也在一些不相关的研究日本产业的小文章里有描述过。感觉上,日本国民特有的接近病态的羊群心理(虽然祖国人民也很严重,不过日本在这方面更甚)加上他们对本国货的忠诚导致了这种安于一隅的情形的发生。
可是按照这种情形发展,我总觉得日本游戏产业会很不乐观。虽然常常说天朝不属于地球,但日本这样的情况似乎也可以看作是“不属于地球”,这样一来整个产业的强韧性似乎就有点悬了。
发表于 2012-2-7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不错+10086
日本市场果然还是无法适应大成本高清主机,但这个现象在欧美不是也存在吗?君不见AAA级大作与手机游戏的分水岭……
还有个原因是LU层次的变化
发表于 2012-2-7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成不变的对战系统,泛滥的萌化,西方玩家对这些不是特别感兴趣,而单机游戏对于盗版横行的中国来说难以获利。
发表于 2012-2-7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被应试教育扼杀了,想拯救别人先拯救自己吧。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2-7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的世界把钱看得太重了,以至于商家都完全堕落到不服务于玩家,而是想着怎么从玩家那里获得利益,有这样的想法,怎么能够制造出好的游戏作品?少年呀,屈服于当今社会吧...
发表于 2012-2-7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消費者只要能玩到自己喜歡的遊戲,他才不會管遊戲在世界的其他地方賣的好不好,也不會管自己興趣是不是迎合別的國家的潮流。

遊戲重要的是樂趣性,歐美開發商總是想著開發最新的技術,然後以新技術為遊戲中心開發遊戲,對我來說雖然華麗,但很容易膩。而日本的遊戲是以樂趣性或劇情為中心開發,缺點是新技術的研發因此比別人慢或者是要靠錢去買新技術。

而對開發商而言重點在於錢,除非是有什麼進軍世界的野心,否則他們的遊戲能在國內賺錢時,就沒有必要冒險自己拿錢在世界推行不同語言版本,進行不確定能得到回報的投資。而如果有代理商願意負擔這種風險和成本,對他們來說是筆額外的收入,失敗也沒什麼太大影響;相對來說,如果配合國外口味開發,進行陌生領域的冒險,還要和長期有外國遊戲開發經驗的外國廠商競爭,不論是國外和國內都不確定能獲利,可能失敗一次、二次公司就沒了。

遊戲成本上和對遊戲有熱情的當地人士進行翻譯是很好的想法,成本控制上以DLC的形式販賣遊戲可以省下壓遊戲片的成本和存貨的風險。也可搭配預購、網路販售的方式賣少量實體片,將生產的遊戲片控制在預期範圍。

主機的使用習慣不同是因為日本和歐美生活習慣的差異。不過我有個想法,把手機的功能加入掌機中。其實SONY早做過類似的手機來試水溫,不過在操作上還有改進的空間。

文化的差異使日本和歐美的玩家喜好不同,上面的評論似乎認為日本的開發者及玩家和世界脫節,我倒認為只要把ACG文化推到世界上,讓歐美玩家變得和日本的喜好一樣不就能解決上述問題了~

只是這裡有一個問題,近幾年我隱約感覺到日本的「鎖國文化」(例如封鎖國外IP、不提供國外玩家日本遊戲的追加下載、強調玩家連線互動樂趣的遊戲和主機在國外沒服務主機、不接受外國人註冊、在地化的遊戲少就算了,但原文的遊戲難以從官方管道購買,只能從幾個購物網站入手)以及日本最近也在打壓日本國內的ACG業界和消費者,因此這方面短時間內無法指望。

评分

参与人数 1轻币 +20 收起 理由
动漫新米 + 20 认真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2-7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的文章啊,翻译辛苦了~
感觉现在越来越静不下心玩游戏了,以前一个RPG可以玩个好几遍,也常常能被故事所打动,现在经常玩一会就感觉玩不下去了,玩完后也没有多大感觉,这两年貌似越来越浮躁了,玩现在的高清主机掌机也没有以前玩FC时的那种兴奋感了。。。难道是年纪大了。。。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轻之国度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4-28 15: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