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awang 发表于 2019-7-9 06:32

jihao1234567 发表于 2019-7-8 01:18
我想 TA 不是觉得你说的东西有问题,而是说你引的这个资料可靠性不行
另外确实江南在明中叶粮食生产就开始 ...

通过游牧民族也有可能是从西亚方面的。
游牧民族有完全游牧型和半农半牧型的,就连匈奴和汉朝抢夺西域,史书里留下了匈奴和汉朝都有屯田兵,当然匈奴的屯田兵是逃过去的汉人,史书上称秦人。
黄河流域一开始是蒸麦饭或者粟饭,说实话那实在是不好吃。

呼吸 发表于 2019-7-27 15:24

千五百六十八年 四月中旬 (45)
五百人的士兵及其家属的搬迁,说来容易做来难,大量的人口已经足以组成一条新的街区了。随着新街区的扩张计划不断产生新的方案,实在是没有余力,不得已延缓了进度。
理由是信长上洛的可行性越来越高,因此,即使只是多一个人,也要尽可能的募集士兵。
信长将美浓纳入支配,和德川结成青州同盟,再通过将阿市嫁给浅井以谋取同盟关系等举措,一步步的为进京打下基础。
唯独支配了南近江的六角氏对信长表现出了对抗的姿态。
不论如何沟通,六角的人始终不肯点头。愤怒之余,信长决定进攻伊势北部(北伊势),将他添加到自己的领土中。
和侵攻美浓时不同,在高熟练度的弩弓部队和步兵方阵部队的加持下,对伊势北部的侵攻以超出信长预料的速度快速进行着。
战场上的武将们也开始隐约察觉,今后的战场上,个人的战斗会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集团战斗将会成为主流。
但他们没有注意到的是,即使今后的主流是集团战斗,要将个人集结为整体,将领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

在和织田军内部的变化没有任何关系的静子的村落里,今天也忙于森长可的教育和农作业等等工作。
长可每日的训练包括了在细腻的沙地跑道上跑二十个两百米、将砂子装入木桶并搬运到百米外指定的地方堆成小山、身穿甲胄在山林里奔走。还有就是斋藤道三也使用过的方法,在一文钱的四角上开小孔,然后用绑有长针的竹竿刺击。
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锻炼,学习国语的平假名、片假名以及JIS第一等级的汉字(2965文字),还要学习基本的四则运算和心算。
手机电池开始出现劣化,虽然已经将【用七十二小时复习义务教育】系列抄写下来,静子决定近期将其他系列也抄写下来。

这样的生活一开始是没有问题的,但中途察觉到存在某些问题以后,静子改变了长可在村落的生活方式。
问题出在食物上,更准确的来说是营养问题。不仅仅是战国时代,直到近代为止,人类长期处于营养失调的状态。
长可也没有成为例外,他的膳食的平衡非常差。尤其是食物中动物性蛋白质的含量很低,导致他的瞬间爆发力很差。
也就是拿不出所谓的【火灾现场的怪力】。担心这一点的静子决定改善他的饮食。
幸运的是长可对于鸡并没有特别的嫌恶。
由此改成了早中晚三餐,发芽糙米饭外加杂烩汤、鸡胸脯和米糠腌菜之类的腌渍物,三菜一汤成为了膳食搭配的标准。
配合长可较大的运动量,准备的是蛋白质含量丰富,热量相对适中的饭食。
也许是因为这样的行为很罕见,不知道什么庆次、才藏和阿彩也加入进来。最后加上静子,五个人成为了日本身体最健康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战国日本身体最健康的其实不是家康而是信长。静子知道信长在四十岁以后会罹患高血压并饱受苦恼,所以才带有将营养学书籍中无法入手的食材剔除整理后的资料。
虽然一开始并不相信,但资料中检查对应的结果和自己身上的状况极为相似,再脑袋隐隐作痛级别的苦恼之后,信长抱着尝试的心理也开始改善自己的饮食。
最初的一个月并没有明显的效果,但两到三个月后头痛渐渐减轻,早上起床时的倦怠感也几乎消失,整个人感觉神清气爽。
虽然并没有正确的理解营养学的内容,但信长凭借亲身经历理解到食物的摄取对身体产生的影响
原本就爱在奇怪的地方钻牛角尖的信长还学习了广播体操和伸展运动,过上了比现代人还规矩的饮食生活。

总之,现在长可的身体已经充分具备了动物性蛋白基础上的爆发力和日本传统饮食带来的持久力两种力量。
而让他得以展现训练成果的,便是信长主办的角力大会。


信长主办的角力大会每年都会召开,不过今天的趣旨稍稍有些不同。
今年的角力大会是召集了领内各个武家的元服(戴冠)前的孩子举办的大会,也就是现代的孩童角力大会。
长可还只有十岁自然也还没有举行元服的仪式。满足了武家男子的身份以及元服前的年龄两个标准的他是可以参赛的。
话虽如此,长可也不想因为自己突然参赛而被人训斥,于是他若无其事的向静子表达自己想参赛的事。
静子认为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便同意了,森可成则是认为既然静子同意了,那么自己也没意见的同意了。就这样,长可得到了参赛权。虽然得到了参赛权,长可并没有为此特训,而是和往常一样,过着普通的生活,做着平常的训练。

大会前一天,信长对静子下达了【让角力大赛变得热闹起来】的命令。
这一命令对于原本觉得长可参加就足够的静子来说可是晴天霹雳。到了大会当日,为了以防万一,静子拿着阿彩制作的便当,带着庆次和才藏陪长可来到了会场。
静子一行抵达的时候,会场的参加者已经是比肩叠踵,不愧是限定了武家的孩子参加,参赛者都是些体格健壮的孩子。
和中途参赛的长可分开,静子东张西望的寻找观看的位置的时候,某个朝他招手的人影映入了她的视野。仔细看过去以后,站在那儿的是长可的父亲森可成。

“森大人,早安”
静子低下头打招呼,跟在她身后的庆次和才藏也跟着低下头。

“早,静子殿。这边已经为几位准备好观众席了。”

森可成行了一揖作为回礼。

“非、非常抱歉,竟然劳烦森大人”

“哈、哈、哈,不用在意。这一次我们不是参赛者,而是站在了观赛的立场上。如果不适当运动一下,身体会迟钝的。”

面对惶恐不安的静子,当事人的森可成则是用极为爽朗的声音说到。

“在这边。”

说完以后,森可成将一行人带到了说是特等席也不为过的地方。有点像大相扑中的枡席,想着无关紧要的事情,静子在指定的地方坐到了他的旁边。
虽然有点在意为什么是最前排,但现在抱怨也无济于事了。
马回众的庆次和才藏被安排了其他的位置,两个人被带到了那边。

“还不开始吗。”

预感要等很久的静子用其他人听不到的声音嘀咕着。


之后又过去了四半刻,孩童角力大会终于开始了。
也许是因为参赛的都是孩子,会场上并没有特别凝重的空气,不如说更像是小学运动会的氛围。
司仪(负责主持和裁判的人)是池田恒兴,当时的角力是没有司仪的,变成相互推搡的微妙的比赛也是家常便饭了。
但信长不喜欢因为那种事导致比赛迟迟没有进展,所以设立了司仪的职务。
值得一提的是土俵的原型是江户时代以后才出现,在那之前的司仪是在地上围一个圆,让参赛者在其中角力。
力士和司仪的区分变得暧昧以后,妨碍比赛的司仪并不在少数。因为这些司仪的行为,司仪和力士发生冲突也是家常便饭。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信长想拳击台那样立起了四根柱子,让参赛者在里面比赛。也可以说是现代土俵的原型。

虽然是在各种意义上都具有信长特色的合理性,同时也是前所未有的规则特殊的角力大会,但对于儿童们来说这始终是自己得到信长赏识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被信长选作小姓就相当于开启了荣华大道, 孩子们自然也是干劲满满。
也因此,角力大会被热气包围着。

“静子殿,下面轮到胜藏了····有自信吗?”

一边看着杀气腾腾的角力大会,旁边的森可成朝静子小声说到。
身为家长想必很在意自己孩子的力量吧,静子稍微考虑以后,用难以言喻的表情回答说
“嗯····要找到能赢过胜藏君的孩子反而比较困难”

“那是····”

森可成本想继续追问,但已经轮到长可上场,所以会话也就中断了。
森可成打算通过比赛的过程判断,但比赛却以他预料之外的形式结束了。

长可和不知名的孩子的角力在一瞬间就结束了。
胜者是长可,但他获胜的方式和其他的孩子有着明显的天壤之别。长可没有像角力那样抓住对手,而是仅仅以一个推掌就将对手打出了场外。
虽然长可的躯干显得精干拉紧,但他腰部和背部的肌肉以及骨骼的密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所以单纯的推掌也相当于是必杀的武器。
他的对手也很幸运的在感到痛苦之前就晕过去了。

“还算不错吧。毕竟相当严格的训练过了,如果是普通孩子的话应该没什么问题。”

和静子预料的一样,孩童角力大会上的长可进入了无双状态。不论年龄高低,不论体格魁梧还是矮小,全部都被长可撂倒了。
有时是推掌的一击,有时是抓住对手的上手投。因为战国时代的角力大赛对于乱来的行为是比较宽容的,所以长可甚至用出了钳住对方脖子的上手投。

中途开始,长可的对手不是遭受了精神创伤就是赛前头投降,最后进入了被人挑战才能登场的情况。

“····无聊”

变得空闲下来的长可一边等待着别人的挑战一边说出了挑拨的发言。遗憾的是并没有挑战者。


长可没有悬念的夺得了孩童角力大会的冠军。
中场开始因为没有对战对手,所以给他替换了和挑战者比赛的特殊规则,但直到最后也没有出现能战胜他的人。
因为这次的大会是仅限元服前儿童参赛,大人们不能上台。于是大人纷纷教唆自己家的孩子,但对自己和长可的力量差距已经理解到了讨厌的地步的孩子们,再三犹豫的最后再也没有挑战者了。


之后过去了一周,来到了开始育苗和犁地的五月上旬。信长到静子村视察。此次的目标和之前不同,不是温泉和稻田而是静子管理的技术集团。
距离正式开工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视察和竹中半兵卫的行动有很大关系。

他对静子制作的竹制携带水筒很感兴趣,于是委托静子再制作两个,一个自己用,一个给他弟弟用。
这种竹制水筒利用了竹子的节,保留底部的竹节,同时将上部的竹节切断。
然后用削除的方式对上半部分的竹节边缘进行调整,使之能够盖上盖子,然后再刻上螺纹。
盖子是用比竹筒大一圈的竹子削割加工成的带螺旋的盖子。
最初虽然感到不适应,但不到一周的时间两个人都换上了便携水筒。
瓢箪不仅要花大功夫装水,而且容易损坏。与之相对的便携水筒只需要打开盖子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装满水。
卫生方面也是竹制的便携水筒更好,不过最大的好处果然还是口渴的时候可以大口喝水这一点。

虽然得到了两个人的喜欢,但竹制便携水筒在设计上是没有任何装饰的朴素设计。于是两个人擅自在上面添加了装饰,在竹筒上雕刻文字甚至进一步的附加了装饰品。
这样一来,周围的人也渐渐对便携水筒产生了兴趣,最终传到了信长的耳朵里。
虽然信长一直有得到过日用品的报告,但从来没有视察过。但如果是竹制便携水筒这种便利小道具的话,那就要另当别论,所以信长这才过来视察。

“首先是小型道具的说明。这些都是木工职人制作的小道具。”

静子指着桌子上密密麻麻排列着的料理小道具。饭勺、炒菜勺、锅铲、黄油刀、各种尺寸的圆球、萝卜泥搓盘(有许多小突起的碟子或小碗,可以用萝卜在上面搓萝卜泥)、各种尺寸的夹子、沙拉匙叉、捣米棍、竹刷、捣拌棒、茶箅子、寿司竹帘、竹串、汤匙、餐叉、刀叉架、筷子、长筷、筷笼、筷子盒、竹笸箩、竹筐。
竹制的便当盒以及套盒、竹骨制的团扇、木制餐具、竹制餐具、竹制长板凳以及交给竹中半兵卫的竹制携带水筒。
虽然有一部分是木制道具,但大部分都是具有抗菌作用的竹子制作的,外观虽然很难说美观,但足以满足日常使用的需要了。

“呼呣····整体上竹制品居多。为什么大多使用竹子?”

“竹子有着均一的粗细,而生长速度比树木快也是一大优点。杉树、丝柏要二十年才能成长为材木,竹子只需要四到五年就可以使用了。既然加工竹子上没有技术问题,也就没必要可以拘泥于木材。”

“确实如此。”

竹制工艺中,将竹子采伐以后放置一到两月阴干,然后炙烤除油,最后再日晒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算是处理结束了。
木材的干燥和除油工艺上和处理竹子没有区别,但二者的处理中有一个决定性的差异,也就是运输方式。因为竹子是中空的缘故,即使是刚采伐下来的竹子(青竹)也可以只依靠少数人搬运。
但是木材不同,树木采伐以后首先是整形(比如将不必要的地方砍掉),然后要全部集中在上游,再通过组成木筏的方式通过河川运输到指定的地方。
搬运到目的地以后还要继续处理。首先是要让含水量远高于竹子的木材干燥下来,干燥以后还要再加工成需要的木板。
光是准备木材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所以静子会选择成本更低、所需时间更短的竹子也不无道理。

“木工匠人在处理竹子上缺少经验,所以现在还只能生产一些小型的工艺品。但是技艺成熟以后,笼子、椅子这一类大件工艺品、日用品也是能够生产的。”

“竹林方面呢?”

“准备了真竹和淡竹的竹林。还预定从明国进口孟宗竹,目前还在等商人进货。”

“不愧是你。”

“您过奖了。木工职人的介绍就是这些,接下来是烧制匠人的介绍。”

静子带着信长从木工职人的村子移动到烧制匠人们的村子。
村与村之间由铺设好的主干道直接联系,不需要走蜿蜒曲折的小道。

“不错的路。”

“使用名为碎石铺装的方法铺装的,将来会升级成可供运送人或者物资的马匹牵引的车辆行驶。”

“我很期待。”

说话的时候不知不觉间来到了烧制匠人们的村落。
村落里耸立着远远就能看见的大型窑,六段式的登窑和两个三段式的登窑。
通常使用六段式登窑烧制产品,而需要实验或者检验的时候就用三段式登窑。

“原来如此,做石窑也是为了这个。”

“您的慧眼实在令人敬佩。虽然去年完成了耐火砖的工艺,但直接建造大型设备还是令人不安,所以先行制作了石窑用来实验。”

虽然能生产耐火砖,但并不代表有了检验耐久和耐火性能的能力。所以,比起一下子建造登窑,先通过石窑来检验性能的损失更小。
考虑到这一点静子先制作了石窑用来测试耐火性和耐久性。浓姬偶尔来指定一些石窑料理的时候也是帮了大忙,因为浓姬不定期的点餐才能够进行不规则的实验,静子对浓姬是非常的感激。

“改良使用石窑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最终才建造了登窑。这样一来就可以大量生产烧制品了。这也为村子带来了另一个优势。”

在静子的眼神示意下,一个男人抱着事先准备好的木箱出现了。静子接过木箱,打开盖子让信长看着里面的同时说到。

“那就是处理陶器以外,也可以烧制瓷器了。”

木箱中放着的是被稻草包裹的直径约二十厘米的大碗。上面用铜、铁、吴须(蓝色颜料)画出了精美的图案,还在正中间强有力的写下了【天下布武】四个大字。

“···瓷器嘛,原来如此,听说你从久治郎那里收集了大量的石头,原来是为了这个。”

“是,尾张和美浓没有瓷器材料的陶石,所以只能从他国进口·····虽然各个国主还没有注意到瓷器材料的存在,但被发现也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要尽快收集才行。”

“嗯,(你做事)真是没有纰漏。好吧,告诉久治郎让他大量的收集···嗯,那个白色颗粒是什么?”

木箱中的小粒的石头映入了欣赏瓷器的信长的视野。

“这是名为珠光体(pearlite)的东西。类似于火山附近的浮石。如您所见,外表上有一些小孔,里面可以保存水或者空气,所以它有着不错的保湿性和隔热性。将这个混进土壤里面,可以期待促进植物生长以及防止根部腐烂的情况 。”

值得一提的是珍珠岩是可以人工制作的。将黑曜石或者珍珠岩之类的矿物放入一千度以上的高温中,矿石中的结构水会气化然后爆出形成小孔。
黑曜石制作的珠光体不易损坏可以长期使用,而珍珠岩制作的珠光体则有着优越的保水性。

“原来如此,你组建技术集团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再现你自己知道的技术呀。”

“是,现状是仅靠我和村里的职人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虽然还只是构想,明年我想打造一个酿造关联的····生产味噌、酱油、酒、米醋、米麹的街道。”

“把计划整理出来”

“知道了。接下来是···在冈部大人的协力下, 研究出来的房子的介绍。”

静子将信长带到冈部主导的研究开发建材的区域。
那里分为三个大区。
研究屋顶建材的瓦的区域、生产床和墙壁等无法用竹子代替的材料的研究区域,以及研究室内布局的区域。
静子对于建筑技术方面并不了解,所以除了瓦以外的技术工作全部交给了冈部。
也就是说有冈部进行技术上的可行性验证,而静子则负责在可行前提下的规格化的研究。

“和僧人寺庙的瓦片不同,寺庙使用的是圆形瓦片,这里的是弯曲起伏的形状呢。内侧能够钩住挂上某些东西的构造吗?”

“看一看屋顶您就明白了,屋顶是将名为栈木的角材用钉子固定建成的。用瓦片内侧爪的部分挂上去,再在两个位置上用钉子固定。”

信长看着屋顶的部分,屋顶和静子说的一样,成为屋顶的木板的上方另外还设置了横向的角材。

“但是,为什么研究的是民家?”
“民家使用的是建筑中的基础技术。更进一步发展的话,相比可以应用在城池桥梁的建设上,但凡事都不能疏忽基础,如果疏忽了基础,工程规模越大问题就会越大,最后会成为致命的破绽。”

“基础是关键嘛,好吧,尽情的打造好东西吧。”

“明白了。”

静子继续说明。木桶蒸馏器目前正在工作中,随意的接近很危险。里面放置的是废糖蜜(生产糖蜜后剩下的蔗糖的结晶)。废糖蜜的一半要作为黑糖肥料。剩下的一半中,一部分发酵蒸馏后放入橡树桶里,另一部分蒸馏后放入桶中静置。
前者用来酿酒,后者用来生产消毒酒精。废糖蜜作为拉姆酒的原料含有大量的酒精成分。

“下令生产的酒精很顺利的样子”

“有蒸馏器以后,精制酒精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但是浓度太高的话,在使用的时候需要多加注意。”

“浓度以火种靠近时会起火的程度为益。燃烧需要时间,普通的战斗中很难使用。果然还是保留在攻城战之类的大场面的时候使用比较好。”

“···那个,您打算怎么使用酒精呢····”

“想知道?”

信长露出了坏心眼的冷冷的笑容。
看见他的笑容就猜到答案的静子繁忙摇头,话题也就没再进展下去。
在攻城战中使用的方法,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把它当作烧城的材料使用。通常的城池在被破坏以后需要不少时间重建,因此,侵略以后将敌方的城池直接拿来使用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
但是其中也有因防卫以外的理由而不得不破坏的城。简单来说就是对于敌方来说是位置上很不错的城,而对我方来说则是位置上很难不好的城。
这样的城需要尽早处理掉。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放火烧城。
但是战国和现代不同,放火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而对方肯定也会做相应的防火措施。所以才要使用容易气化的酒精让火焰容易烧起来。
酒精的缺点在于燃烧时间短暂,静子结合这一点推测着信长的想法。

(放火····有火柴的话会很方便吧,但那个实在是不现实)

将易燃的混合物(头药)放在短木板的前端的火柴,但是制作上不仅需要化学药品,静子也不知道正确的比例。
Zippo打火机的构造虽然简单,但日本无法入手关键的打火石。结果还是只能寻找二者的替代品。

“大概的情况我知道了,(计量)单位方面很不方便的样子,但也只能等慢慢推广了。”

“是”

静子思考着上洛的时候能否完成单位的普及,这之上就没在说什么了。

“大致的说明就是这些,您还有什么疑问吗?”

“嗯···目前没有。等还没有完成的【旋床】完成以后我会再来的。”
“我明白了。”

也许是因为长时间的说明,静子说完以后,疲劳的捂着肚子深深地叹了口气。


信长视察后过去了一周,静子在自己的房间里看着笔记。
手机的电池已经劣化,最好的情况下是还能坚持两年,但实际情况估计是渐渐变得无法使用。
虽然想在那样之前将必要的情报整理出来,但和纸和毛笔的效率实在太低,静子姑且用铅笔在黑历史笔记本上记录。这样的话等手机报废以后,多少还能查阅相关的情报。
话虽如此,按照优先顺序摘抄,然后再进行相关的整理果然还是必须的。

“接着,这个笔记是····”

静子边说边拿起了另一个笔记本。这一本不是黑历史笔记本,而是运动背包的主人的笔记本。
那天,静子读完日记以后委托人去调查笔记上的两个男人。虽然提出了委托,却不知道对方的年龄和样貌。
和日记的主人共同行动的男人更是一团谜。情报实在是太少,无法深入的研究。
虽然怀疑对方有可能再尾张、美浓。但时至今日依旧没有获得有力的情报。

想着至少从日记的主人身上着手的时候,静子从日记中感受到了违和感。
他交给农家的羊羹以及农家交给他的种子和苗总感觉似曾相识。

(····是偶然吗,以前从源吉爷爷那儿得到了笔记中一部分种子的委托,而源吉爷爷喜欢的东西确实也是民菜堂的栗羊羹。)

时间也对得上。自己从村子的源吉老人那儿收到提供日记中的种子的一部分的委托是八月十一日。将种子交出去是十二日。
交出去以后,源吉老人表示几天后会交给其他人,而日记中记载的得到种子的时间是十四到十五日。

(一开始没在意,但越想越感觉他和来访爷爷村子的那个人是同一个人。虽然这么说不太好,但那个村子已经很萧条了····)

除了罕见的固定种作物以外,那个村子没有称得上是特产的东西,也没有观光景点。
所以大部分情况都是村子的人离开村子,来访的人也只有村民的亲属。虽然说是亲属,但源吉对那个人的描述则是带有他是外人的含义。

“麻烦呀···如果是那个村子出身的人自己还了解些,但如果是外人就完全不知道了。”

反复研究背包也看不出背包主人从事的是什么职业。
不知道是否是因为他是公私分明的人,完全没有和工作有关的记录。所以也无法分清他究竟是站在教育岗位上的教师还是负责培训部下的讲师。

“从日记上无法特定除个人的情况,是和安保行业有关?还说是和侦探、征信有关的人?嗯···完全搞不懂。”

静子放下日记躺在床上。背包也好日记也罢,都无法特定出个人的特征。

“那个人也是这样,而且更加根本的问题的怎么穿越过来的。”

虽然依旧无法特定穿越的原因,还是先将为数不多的内容整理了出来。
穿越前的记忆在一定程度上消失。
穿越时携带的行李一同穿越的事。
没有根据特定的性别、职业选择要穿越的人这件事。
以及携带的行李并不是穿越的条件。
【剑】【鞘】【刻之落胤】等各种固有名词的出现。
已知的穿越战国时代的人,包括自己有三人。但无法确定今后是否会增加。
虽然无法确认的事情粉多,但静子判断将现状进行整理,积极的分析处理的必要的。

(虽然只是预感,但很难认为会继续增加穿越者)

虽然很模糊,静子考虑着包括自己的三人同时穿越,但因为命运的戏弄落到不同时间点上这件事。如果真是这样,应该会在其他地方出现穿越者。

(···咦?)

念念叨叨思考着穿越这件事的静子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某个假设。
虽然很异想天开,但道理上却说得过去,注意到这一点的静子愕然了。

(不、难道···但是···这样就多少说得通····但感觉像科幻电影一样)

静子注意到自己的整个脸都变得僵硬起来,她拍着脸摇着头试图赶走那个想法,但事与愿违的那个想法越发的强烈。
这份重压终于超过了界限,静子不由得在心中低语。

(我···其实···灭有··穿越?而是被卷入了某个人的穿越···?)

px22266 发表于 2019-7-27 17:48

感謝翻譯~

終於培養出怪獸兒童了

Lisbeth 发表于 2019-7-27 18:49

呼吸 发表于 2019-7-27 15:24
千五百六十八年 四月中旬 (45)
五百人的士兵及其家属的搬迁,说来容易做来难,大量的人口已经足以组成一 ...

挑个错,最后一句话应该是“我···其实···(没)有··穿越”吧?

colat777513 发表于 2019-7-27 18:57

阿市嫁了,不知道之後的淺井叛變能不能避免

萧逸 发表于 2019-7-28 00:09

这是穿越到战国成了蝴蝶效应了?

shana9977 发表于 2019-7-28 13:15

感謝翻譯!

barkerus 发表于 2019-7-29 07:34

靜子大概從"劍"聯想到某人,從這點去推算自己是被捲入那位某人的穿越之中..

Lisbeth 发表于 2019-8-3 16:26

其实到这里最大的疑问是,就算静子可以搞出旋床,可以在盖子里搞出内旋螺纹。但是她如何让工匠加工的水筒的外旋螺纹和盖子的内旋螺纹能严密贴合?不能严密贴合,那么就无法做成一个合格的水筒,水还是会漏出来甚至可能根本就盖不上去。而严密贴合的话,需要较高的加工精度,光有旋床恐怕还不够吧。战国时期有这样的工匠和这样的技术么

狄斯塔尔 发表于 2019-8-3 18:18

Lisbeth 发表于 2019-8-3 16:26
其实到这里最大的疑问是,就算静子可以搞出旋床,可以在盖子里搞出内旋螺纹。但是她如何让工匠加工的水筒的 ...

只是车螺纹的话估计是用专用刀具保持的螺纹齿形,计算获得内外径后接下来只要保持一定的进刀量就能保障内螺纹外螺纹的咬合。说起来又不是金属加工我觉得应该不难车,毕竟切削力还是低。不过密封这一块估计还是要依赖橡胶之类的材料,不过如果考虑竹系材料的性质,在解决了纵向纤维因切削断裂后产生的受力问题之后我觉得还是担心水桶材料吸水膨胀之后打不开盖子比较有建设性。。。

Lisbeth 发表于 2019-8-3 18:33

本帖最后由 Lisbeth 于 2019-8-3 18:34 编辑

狄斯塔尔 发表于 2019-8-3 18:18
只是车螺纹的话估计是用专用刀具保持的螺纹齿形,计算获得内外径后接下来只要保持一定的进刀量就能保障内 ...
战国时期没有石化工业,橡胶只能依赖天然橡胶。除了产量外,战国时期有把橡胶加工成橡胶圈来密封的技术吗?而且感觉虽然不是金属,但是在没有计算机、控制程序等等辅助,完全依靠个人的眼睛观察和个人的经验来确定加工精度,以及完全靠个人手操来完成加工的战国时期来说,要确保合适,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

狄斯塔尔 发表于 2019-8-3 18:44

Lisbeth 发表于 2019-8-3 18:33
战国时期没有石化工业,橡胶只能依赖天然橡胶。除了产量外,战国时期有把橡胶加工成橡胶圈来密封的技术吗 ...

哪怕是现在2019年也不是所有车床都是自动开的,再说产品旋转一圈额定进刀量多少这个事情是可以纯机械达到的,只要调整过一次然后一直开就行了。再说这玩意在同时代对比肯定没有造火绳枪麻烦。至于橡胶在瓶盖最下面铺一层就好谁说一定要橡胶圈了。。。

barkerus 发表于 2019-8-3 18:48

Lisbeth 发表于 2019-8-3 16:26
其实到这里最大的疑问是,就算静子可以搞出旋床,可以在盖子里搞出内旋螺纹。但是她如何让工匠加工的水筒的 ...

不必拿現今的水壺蓋去比較.即使把螺紋做粗一點,只要把螺紋加長一樣可以發揮密閉效果.
另外,只要把竹筒固定在旋床上後靠移動刻刀就能刻出螺紋了.
大概就類似製陶職人在修整陶器形狀時的方式.

Lisbeth 发表于 2019-8-3 18:48

狄斯塔尔 发表于 2019-8-3 18:44
哪怕是现在2019年也不是所有车床都是自动开的,再说产品旋转一圈额定进刀量多少这个事情是可以纯机械达到 ...

早期火绳枪就是一根管子啊,这个不需要考虑太多加工精度的。而且战国时期没有电力和电动机,这样连非自动的车床都没有,要加工一个部件,完全依靠人力去转动旋床,同时完全依赖工人手动一个个把加工部件往旋床上塞。这跟现代机械车床设定一个固定量之后就交给机器自动加工是两回事哦

狄斯塔尔 发表于 2019-8-3 18:54

Lisbeth 发表于 2019-8-3 18:48
早期火绳枪就是一根管子啊,这个不需要考虑太多加工精度的。而且战国时期没有电力和电动机,这样连非自动 ...

水力机械又不是工业革命后的产物怎么就一定要人力驱动了,还有在现代哪怕是加工中心也是要人来上料的,精度由夹具和振动决定而不是装夹的人手有多抖决定的。。。

Lisbeth 发表于 2019-8-3 19:00

本帖最后由 wdr550 于 2019-8-6 10:52 编辑

barkerus 发表于 2019-8-3 18:48
不必拿現今的水壺蓋去比較.即使把螺紋做粗一點,只要把螺紋加長一樣可以發揮密閉效果.
另外,只要把竹筒固 ...
这样是可以刻螺纹,但是要把盖子能盖上去,恐怕不是光刻上一个螺纹吧。最少不但要刻上螺纹,那一部分需要削掉一层,可能连盖子的内壁也要削掉一层——不然竹筒的盖子和筒身外径以及内径完全相同,就是有螺纹你也套不上去啊。这个如何削掉不会影响竹筒的强度,不会因为筒壁变薄而导致刻螺纹的时候划穿筒壁等等,我不觉得战国时期有如此的加工精度

狄斯塔尔 发表于 2019-8-3 18:54
水力机械又不是工业革命后的产物怎么就一定要人力驱动了,还有在现代哪怕是加工中心也是要人来上料的,精 ...
问题是,你把物料夹好后,开动旋床的刀具旋转之后,你要把物料往刀具方向推才能对物料进行旋刻吧——你总不能说刀具直接扎在上好的物料上转一圈就完事吧,尤其是刻盖子的内旋螺纹的时候。这种推动的工作是否需要人力完成?需要人力完成的话,那么该怎么推、用多大的力推、推的时候手抖没抖,不都影响最终产品?

狄斯塔尔 发表于 2019-8-3 19:26

Lisbeth 发表于 2019-8-3 19:07
问题是,你把物料夹好后,开动旋床的刀具旋转之后,你要把物料往刀具方向推才能对物料进行旋刻吧——你总 ...

在现代有一种名叫丝杠的美妙东西可以将原动机减速器导出的旋转运动转换成一个直线运动,至于怎么造我只能说在时代背景下只要做好产生大量废料的心理准备用手工研磨对梯形螺纹进行加工和调整是可行的(哪怕是现代手工作业在高精度加工中也没有被淘汰,而且又不是批量生产也不需要在意合格率,只要取用效果最好的一组丝杠螺母就好)。而且纠正一下不是物料被推向刀具而是刀具被推向物料。说到底这个东西在设定的时代背景下属于高新研发而不是批量生产,在这个生产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基本上可以当做不计成本只需要出产品就好的。。。

背後靈 发表于 2019-8-3 19:52

Lisbeth 发表于 2019-8-3 19:07
问题是,你把物料夹好后,开动旋床的刀具旋转之后,你要把物料往刀具方向推才能对物料进行旋刻吧——你总 ...

使用腳踏式可以來回旋轉的簡易車床,加上精製的多齒刀,是可以手工車出螺紋的。然後利用適當的軟木當作封堵,在蓋子內部貼一塊,這樣就可以造出竹製水瓶。不過這需要匠人練習很多次才能掌握,初期廢品會很多吧。

barkerus 发表于 2019-8-4 06:55

Lisbeth 发表于 2019-8-3 19:00
这样是可以刻螺纹,但是要把盖子能盖上去,恐怕不是光刻上一个螺纹吧。最少不但要刻上螺纹,那一部分需要 ...

所以要試作啊,靜子都把現代水壺的構造與實物都給工匠看過了.
只是刻個螺紋不可能難倒那時的工匠,想想看那時的雕刻水準就能了解了.
後面劇情裡這個水壺幾乎都快變成全軍配備了,信長家臣中最早取得的應該是竹中兄弟吧.

呼吸 发表于 2019-8-8 21:17

千五百六十八年 六月上旬 (46)
静子看着蔬菜种植计划书思考着。
如果把新入手的种子和苗也纳入考虑,有必要重新推敲一次栽培计划。
虽然是重新推敲,四年为基础的轮作制度基本没有变动,变更的是需要培育的作物。

这里也是最麻烦的地方。
制作计划书的时候如果不把从耕地到收获全部计算出来的话,经常会发生收获和收获后的耕土重叠的事故。
一旦发生这种失误就很有可能错过收集种子的时期。不过完成这种谜一般的组合的工作,自古以来就是日本人擅长的领域。
日期方面,因为现在使用的是共通的日历,也没有发生延误播种时期的事了。
另外还将还没有引进的作物排除,然后制作现阶段能培育的作物之间的连作障害、相性的好坏做成资料交给百姓们。
也就是说,即使没有了静子的指挥,百姓们也能够自己计划和再规划。
因此,为了将移居出去的人们空余出来的土地再分配,静子和剩下的村民进行商量,并在商量的程度上将他们提出的计划予以保留。
将五十人份的土地分给三十人的话,每个人得到的土地确实会非常多。将分配好的土地整备以后,静子把土地分成了四块,轮作用的三块以及一块用来培育不易出现连作障害问题的作物的土地。

首先是不易发生连作障害的作物有南瓜、红薯、胡萝卜、油菜四种。这四种作物不需要轮换土地,每年按照顺序播种即可。
其次是轮作A计划,这一块是最大的用来培育大豆的区域。A区种花生、b区种玉米和大豆、c区种红薯,d区养鸡下蛋。
B计划一年两作。,a区域前作玉米、后作白菜;b区前作茄子后作萝卜。C区前作番茄后作菠菜。D区养鸡下蛋。
最后是轮作C计划,a区西瓜,b区秋葵,c区土豆,d区种白花豆。

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土地都分配好了,最后还剩下了非常小的闲置土地。
考虑到放着不用有些浪费,静子决定种一些富含营养元素,有助于骨骼成长和提高免疫力的无刺猪毛菜。这种作物很少招引虫类所以不需要农药,准备好一定的培育环境后,就不需要在费工夫照料,同时也是可以重复收获的类似油菜那样的简单作物。
为了制作肥皂材料的苏打会使用到无刺猪毛菜,但现状制作肥皂的好处并不高。
和将油橄榄当作日用品处置的西方不同,菜籽油和芝麻油在日本都是贵重的植物性油脂。
而且苏打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薪材,副产物的化学物质还会污染土壤和大气。
与其承担这些缺点来生产肥皂,不如大量种植无患子来入手果壳还经济环保得多。

既有很前后作种植不同作物,也有一直种单一作物的情况,是为了让土地休息。一直种作物的话会导致土壤疲弊,为此必须要定期的休耕,让大地取回活力。

法国万寿菊和月桂树是共生作物,所以挪用烧制砖头的土制作了四角形的花盆,然后在里面种植。根据时期的不同,也可以把他设置为栽培蔬菜的区域。

虽然已经为果树预备了宽广的土地,但是关键的苗只有一两株,所以在宽阔的土地中屈指可数的几株树苗被安置在角落里,看起来实在是寒碜。
原本柿子和栗子也是要一起栽培的,但考虑到这两种树会引来害虫,如果在农田附近栽培的话会引起问题,所以还是放弃了。

为白花虫除菊、向日葵、芦荟准备了广阔的土地,而白花虫除菊的尤其大,原因是用手机整理资料的时候,发现白花虫除菊可以用作驱蚊线香的材料。那一瞬间静子的心中诞生了对神明感谢的信仰心,不过当手机从静子手中滑落砸到额头上的瞬间,那份心情也消失了。

驱蚊线香制法虽然简单但效果却是非常优秀,现代社会没有普及电力的地区中也会将驱蚊线香和蚊帐一起使用,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更是重宝。
芦荟同样有着【(有芦荟)不需要医生】称号的效能,多多量产也是有益无害。
向日葵的种子不仅可以作为食品,含油而且营养丰富,可以从中提取出植物性油脂。
唯一没有特别优点的是金虎花,不过它是随着培育会不断长大的内心,静子觉得培育出来用作观赏也不错。

两种大米的成长也很顺利,疾病抗性提高以后,作为需要肥料的品种来说,土壤管理的难度果然也增加了不少。
周边是一直以来种子的稻苗,相比较起来,两种米显得更加的强壮。但是即使是耐疾病的米,制成精米以后也无法避免营养的流失,而如何改善就是当前的课题了。

静子的每一天都繁忙而充实,信长也和当初约定的一样,没有提出紧急命令以外的要求,所以每一天都是按照静子的喜好度过的。
虽然每天都很舒适,但静子的表情却很僵硬。这是因为她注意到来访静子村的信长家臣们身上的氛围和以往有所不同。
和美浓攻略时不同,甚至是远超那时候的强烈的灼热感,静子理解到近期将会发生什么。

(上洛终于要开始了。)

天下布武的第一步,进京上洛然后将畿内纳入囊中。(畿内:古代京城方圆一千里地)


信长即将上洛,绝不是静子毫无根据的猜测。首先是信长对于静子提出的种种汇报的反应变得迟缓。一两次的话可能是偶然,但三次如此就绝非是单纯的偶然了。其次是每周一次的忠胜的书信变成了两周一次。明明是棉花的共同栽培却不再露面而是派出了代理人。而最重要的是信长异常的物资收购。购入的物资种类繁多,从米、盐之类的属于军需品的食材到木材、木炭、皮革等日用品,清单上的大部分物质都是军事行动所需要的。
做出这样的夸张的购买行动的话,任何人都能明白信长即将做出某种军事行动。
无法预见到上洛为止信长将会做出何种行动,而静子也没有去关注那些的余裕。

“静子,还不快点烤出来。”

信长极其家臣们日渐繁忙的时候,织田家最自由的浓姬以及跟随她的宁宁和小松不时地回来静子村拜访。拜访的目的自然不是闲聊,而是因为浓姬不知从何渠道得知了静子用竹签做出了烤肉串和烤鸡串,她们前来是要求静子提供罕见的食物的。
没有煤气的战国使用的自然是炭火,而这也超出预料的耗费劳力以及热气相当的消耗体力。

“久、就等了。这些分别是大腿肉、葱、软骨、横膈膜、皮”

被汗水浸透了衣服的静子依旧不停地烤鸡串,如果阿彩在的话还可以分工,但她目前被森可成叫走了。
而长可、庆次以及才藏也都各自被叫了出去。马回众和近侍都被叫了出去,唯独自己被放置的静子总感觉哪里不能接受。
但是就算抱怨也无法改变现状,所以她现在的任务就是负责烧烤。


“哦哦,等好久了···嗯,好吃。”

“这个汤汁更是相当美味,甜中带辣很好吃哟,静子。”

“男人们总是因为试毒和其他原因吃冷饭,而像这样能够吃热乎乎的食物乃是妾身的特权。”

三人专心地将烤鸡串塞进嘴里。战国时代的国主以及武将们因为试毒等种种原因,吃的基本都是冷掉的饭菜。
而正室、侧室被毒杀的可能性相对武将来说比较低,这是因为即使被毒杀了还可以再找下一个女人这样的习俗。
严格规定只能有一个正室是在江户时代的武家诸法度以后了。平安时代的公卿,秀吉的茶茶(淀殿)和京极龙子(松之丸殿)等人,从她们同时代的资料中可以确认到她们得到的均是正室的待遇。
(武家诸法度:规定江户时代武家必须遵循的义务的19条法令)
当然,毒杀的可能性并非为零。视情况发展为需要动刀枪的家督之争不论在哪个时代都不少见。

“哦——,静子,不用担心有毒。如果你真的在里面下了毒,那也不过是妾身没有看人的眼光罢了。”

“不、那个,下了毒一样的说话····”

“虽然人的变节是世之常理,不过你骨子里是个笨蛋,和权术谋略的世界至少还是无缘的。”

“笨、笨蛋···”

静子鼓起脸颊抗议过分的评价,但是对于静子的反应,浓姬却是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静子,你好好想想。你现在已经献上了多少米和大豆给殿下?而最近不是还献上了硝石和盐嘛。回顾你迄今做出的贡献,你到现在都还在继续当村长才是最不可思议的。”

“就像浓姬大人说的,视情况让你成为正室为织田家延续血脉,从此过上一生安泰的生活也不是不可能。但是,你却一副村姑打扮在这里烤鸡串。”

“没错。不过不在乎这些也是静子的魅力所在。”

本以为自己受到了不留情面的评价,突然又转成了对自己毫无顾忌的好评,静子感觉背上痒痒的。静子对这种表里如一的称赞总是不擅长。

“哎呀,我只是推广其他人的技术而已····”

明明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静子却摩挲着双手一副害羞的样子。

“推广其他人的技术有何不好?如果要对世界上的种种技术追根朔源的话,没有哪一种技术是某个人独立想出来的。结果有些人不顾这些,鄙人如何如何,在下这般这般的宣称是自己的东西。”

“那、那是因为自身将技术升华开辟出了新的道路···”

“那么静子也是一样的。我不能判断为了掌握这些东西你需要做出多少的钻研。但是,迄今为止你充分的使用了这份力量完成了殿下交付的种种任务。不就说明了这些技术是确确实实扎根在你身上的吗?”

“呜···”

静子语塞了。迄今为止她忠实的完成信长的命令。但是,无论她取得了何等的成就,终究是她自身将数百年岁月间不断努力的人们的成果窃取以后得到的,静子心中的这种意识是格外强烈的。所以她认为自己并不是值得称赞的人,更配不上别人的赞美。
但是,浓姬将静子心中的纠葛评价为无意义的丢掉了。

“如果你不喜欢凡事都依靠别人的技术的状况的花,那么去制作任意一个只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就好。”

“只属于自己的东西····”

“没错,值得你挺起胸膛声称是属于自己的东西。但是你要记好了,静子。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得到回报。作出的努力付诸东流也是会有的。但是名流千古的收获了成功的人们无一例外的都是想着【必须努力】然后努力下来的。

“······”

浓姬轻轻地放下筷子,安静的空间里响起了放下筷子的清脆响声。

“要走上什么样的道路是静子的自由。是想着努力也是白费的放弃然后接受现状也好,是通过努力做出让自己自豪的成果也好,亦或是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倒下也好。全部都是你自己思考、烦恼、选择然后走上的道路。在旁边对你指手画脚胡说八道的那些人无视就好。自己选择的道路带来的责任,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够背负。”

“啊,是!非常、感谢!”

静子心里乱乱的但感觉释怀了些,然后对于今后要选择怎样的道路她还没有目标。
说不定今后等待着她的是前途多舛的未来,但是静子决定不会在因为恐惧而停下脚步。

“吼吼,真怀念呀。浓姬大人的说教···明明不是针对自己的却感觉渗透到了自己心里面。

小松突然想起了过去般点头低语着。

“记得是对织田大人也说过同样的话。”

“并不是什么大事。大人因为美浓的事烦恼不已,我只是配合大人想要有人给自己鼓气的想法而已。”

(那也是相当的厉害呀。)

真亏信长没有发怒呀,静子发自内心的佩服。

“那个时候说了什么?”

“烦恼不已的话干脆破罐子破摔吧。比起后悔还没有做就放弃,不如把能做的全部做了以后在后悔。简单的说就是,与其花时间烦恼,不如多花时间想想压制美浓的策略。”

“那个,浓姬大人是斋藤家的人对吧?压制美浓以后,感觉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父亲被谋反的兄长讨伐了,兄长背叛了父亲却轻易地输给了疾病。从那时候开始妾身对美浓就已经没有留恋了。对从未见过的兄长的儿子也并没有感情,而且听起来是个相当无能的人。既然如此不如让殿下把一切的一切全部破坏掉然后握到自己手里。”

(毫不留情呀····)

对信长说出【既然斋藤家当主是个无能之辈,那么就灭掉他吧】这样的话的浓姬,静子打心眼里发出惊叹。

战国时代,即使缔结了攻守同盟也不能保证一定会遵守盟约。为了强化彼此的关系才进行政治婚姻,这样一来彼此成为亲族,彼此间的关系也得到担保。
但是被以政治婚姻嫁出去的女性有着某个公开的秘密任务。那就是为了自家的利益而行事。
举例来说,信长因为浅井长政的背叛在金崎穷途末路的时候,最早将浅井长政背叛的消息传递过来的就是阿市。
在夫家的浅井家看来阿市的行为是事实上的背叛,但在信长看来则是漂亮的行动。这也是因为比起丈夫的浅井长政,阿市更看重织田家的缘故。
因为类似这样的事情,如果丈夫和娘家的关系恶化,妻子的的行动通常都会受到限制,甚至有可能会被送回娘家。

从浓姬的立场上来说,要做的是探听织田家内情的间谍行为,甚至是趁人不备的捅刀子。
但是她却反过来为了将斋藤家彻底消灭而行动。虽然斋藤家没有未来,但能够舍弃骨肉亲情做出符合合理性的行动是一件相当厉害的事情,静子是这样认为的。

“静子,不用想得太复杂。这也没什么复杂的。窃国无非就是二选一。是把美丽的公主当作棋子来摆布,亦或是什么也不留下的彻底毁灭。而信长大人采取的行动凑巧是干净的毁灭掉而已。”

从她的话语中感受不到丝毫的对毁灭斋藤家的信长的恨,以及对被毁灭的斋藤家的悲。


浓姬在静子村悠闲的享受烤鸡串的时候,信长正在立政寺中与足利义昭会面。他用钱一千贯、太刀、铠甲、马匹等等厚礼款待着义昭。

“吼吼吼,织田弹正忠殿,你的忠诚让我非常开心。”

义昭的心情非常好。

实际上这并不是信长第一次拥戴义昭上洛。过去也有一次,永禄九年的时候信长提出了上洛的计划。
当时,和支配北近江的浅井尚不是同盟,对方是敌是友不明,而信长为了支配美浓正在进行与斋藤的战争。
也就是当时,义昭向各方送过去了让对方将和,缔结同盟关系的书信。
当然,当时的状况下,这样的内容是任何一个国主都不能接受的。而拥戴足利义荣的三好三人众又不停地向六角氏施加压力,阻碍足利义昭上洛。
如果六角和浅井,又或者六角和斋藤合谋,那么信长就会陷入袋中之鼠(被包围无法逃脱)的困境。一族的灭亡被放到了砧板上,即使不是信长,也没有人不会不犹豫。

结果,在战略和战术层面上都存在巨大问题的状况下,上洛无异于白日做梦,信长也就放弃了这件事。
但是,认为他们听从身为将军家的足利的命令是理所当然的义昭对此那是非常的生气。
最后,在永禄九年八月二十八日的时候,织田家老臣佐久间信盛向大和的柳生宗严送上了【近江有不稳的动静,信长的上洛延期了。】的书信。
上洛延期的当年,信长就越过木曾川攻入美浓大胜斋藤。
而义昭对信长的【真是前所未闻,实在是天下人的耻笑】贬斥的评价就不用提了。

“那么,预定什么时候上洛?庇护我的朝仓家说的好听,结果却把我放置了好几年。我也有点担心了呀。”

“请您放心。三日后开始朝京都进军。”

面对一脸凄惨的表情面见自己的义昭,信长用淡然的态度回答他。

“三、三天!?”

“是的,三天。请放心,将京都的三好一众驱逐以后就开始准备迎接将军如今,在那之前还请在宽限几日。”

信长的口吻与其说是预测、推测,不如说是看着确定的未来说出的发言。
义昭感觉事情靠得住了起来,而和他一起接见信长的细川藤孝则是在内心感到惊愕。

(远超传闻的行动力呀。一般来说,上洛这般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需要以年为单位来精心准备。没想到仅仅三天···难道这个男人从最初就把上洛计算进去了吗。)

细川瞥了眼义昭和信长,义昭很明显的表现出了居高临下的态度。
这也是当然的,因为在他的心目中,他认为最有希望的并不是织田信长而是上杉谦信。他也给谦信送去了不少的书信。不是让谦信拥戴自己上洛,就是写信给谦信的敌人,让他们和谦信结盟。
但是上杉谦信并没有支持上洛如此大的军事行动的余力,只是在一边旁观。即使如此,义昭也不断的送出书信。信长要拥戴义昭上洛这件事定下以后,义昭仍然在给谦信送信,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何等的期待着上杉谦信。

“原本应该说服六角义弼让他确保上京 的道路。但是连将军家的使者都无法说服他,除了强行突破以外别无他法了。”

“唔呣呣,那个混蛋!我都同意给他侍所所司代的地位了!”

虽然义昭很是气氛,但信长和细川都不认为六角会答应。因为他曾经勾结三好三人众要让义昭成为亡者。所以他实在不是能够接受义昭的要求的立场。如果他接受了,那么他就会被三好三人众攻击。

“无所谓!那种混蛋灭掉他就是!”

“请放心,就让我们朝对公家露出獠牙的愚蠢之徒挥下正义的铁锤吧!”

严格来说,义昭还不是征夷大将军(公家),不过信长是故意这么称呼他的。

“唔呣,我期待着!”

因为神舆(义昭)的脑袋很空。

“哼哼哼哼”
信长和义昭会谈的第二天,信长上洛的通知也送到了静子的手中。得到消息以后的静子心情非常愉悦,开心的理由很简单。

(哈哈哈,自古以来武士都是迷信的人。胜藏也好庆次也好,哪怕是才藏都不出例外的是这样。)

战国时代的常识中认为女性是污秽的。百姓虽然有所不同,但武家基本上都是如此。
因此出阵的前三天禁止和女性发生性行为,而鱼和肉也是禁止食用的。就连妊娠中的女性触碰军服都是禁止的内容。
所以在即将出征的时候还和平常一样传唤静子,做出庆次那样不拘小节的行为,像才藏那样忠实于自己的命令的人物是很罕见的。
对于他们而言,上洛就是一辈子都难得有一次机会的大事件,所以实在不可能不在乎。

(也就是说!短时间里我可以不被任何人打扰的专心农活了!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对胜藏君在角力大赛上获胜的奖励,他似乎也要一起上洛。啊,可以不被人打扰的种田实在是太棒了~)

出征以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没有联络是很正常的,而因为上洛的影响,原本要负责静子警卫的五百士兵也一直没有配备下来。
现在是六月,那么至少自己会被放置到七月中旬。上洛以后还有各种各样的事情要处理,这样算下来,自己应该可以平和的过到九月份。

“凯撒、凯尼希,把那边的道具取过来。”

这几个月都没有好好陪伴的凯撒一行听从命令飞奔出去。
凯撒和凯尼希一秒不待的将道具衔了过来。

“好乖、好乖、了不起、了不起”

静子抚摸着将道具带来的、忍耐着不在田地里挥动尾巴的它们。

“鲁兹、咬着这个绳子···对··好,可以了。啊,里特尔和阿德莱德把桶拿到这边。巴尔迪···和威特曼一起玩”

东奔西走就像自己手足一样帮忙的威特曼它们是农田工作的好帮手。
虽然平时也很可靠,但在农活上说它们是自己的右手也不为过。但是,水田的工作是禁止它们到田里的。
有一次,凯撒在阻止之下依旧走到了水田里,结果四条腿陷到了泥地里,自那以后,虽然它们会帮助农活,但唯独水田工作的时候,它们是呆在水田旁边待机。

“嗯,今天就到这里吧。听说喷雾器的试作品弄出来了,一会去看看情况吧。”

喷雾的动作原理很简单。准备两根吸管,其中一根涂黑用作区别。
将液体装入烧杯类型的容器中,将没有涂黑的吸管竖着插进去。
然后用另一个横着朝无涂装的吸管的头部吹气。
这时候,将吹气的出口稍微遮住竖着的吸管的头部,达到麦秆本体的空气因为被遮住会发生剥离的现象。由此,竖着的吸管顶端附近的气压降低,烧杯中的液体就会被吸上来。
因为没有吸管,就把原理告知了匠人们。

(不过只是让他们了解了一下,就让他们做出能够再现的道具确实太勉强了···?)

但如果真的完成了的话,以后把木酢液、竹酢液撒到叶子上的工作就轻松了。本想着至少先弄出形似的东西,没想到那么简单就作出来了。
静子反省自己小瞧匠人的想法,车床完成以后就决定为他们举办庆祝的宴会。

“啊,说起来还有辣椒和大蒜的种子。辣椒先不说,大蒜应该是已经栽培了的”

虽然喷雾器主要是为了竹酢液的喷洒,但另外也是为了能够喷洒食材等制作的自然农药。
虽然经常有人说无农药栽培有益健康,但这是非常大的误解。压榨大蒜得到的汁液其实也是农药。
木酢液、竹酢液、米醋还有葱汁也都算是农药。把有益健康的鱼腥草和小麦粉、米糠混合处理得到的有较高防虫效果的团子也是农药。
农业并不全是外部施加的,作物和果实为了避免霉菌和虫病害,会含有类似人体免疫作用的物质。
也就是所谓的生化防御蛋白质(病程相关蛋白——PR蛋白质)。
而这种物资很少见的会导致过敏反应也在很久以前就有认识。
每当作物遭到病虫害的时候这种蛋白质就会增加。研究发现, 越是使用农药,这种蛋白质的含量就会越高。
所以不应该简单的认为农药会带来危险,而是要意识到不去使用对人体呈毒性的农药。

为了农作物的安定产出,农药作用的药剂是必须的。但是静子又无法获得化学物质制作的化学农药。为此,她只能考虑制作利用作物自身能力的自然农药。

(要生产自然农药还有不足的地方,最常见的自然农药是将木酢液、醋、烧酒混合的产物。但是目前没有关键的烧酒。因此需要把辣椒和大蒜混合进去来前强化效果。嗯,虽然蒸馏器已经完成了,但要生产烧酒还是要到明年····虽然有辣椒种但感觉靠不住,大蒜也很微妙····)

也有将烧酒浸泡后的辣椒水、大蒜水、草木灰以及木酢液、米醋、烧酒、大蒜、辣椒混合的东西。
制作简单有有一定效果的是草木灰,将灰烬散播在叶子上可以对病害虫起到全方位的预防效果。它对农作物病害中较为有名的白粉病、花叶病、茎腐病有着不错的效果。
对已经遭受蚜虫、蜗牛啃食的作物撒布以后可以击退害虫,而且草木灰和叶子表面的水分结合还会形成碱性膜,让导致叶子枯萎的病原体和虫子无法附着上面。虽然溶在水里呈碱性,经雨水流到植物根部以后和土壤表层的酸性中和,最后就变成了植物容易吸收的钾。
话虽如此,但则其实也只是相比没有农药的状态要好些,绝不能过度信赖,最多也就是有效果的话会很高兴这种程度的期待就好。

“总之先生产草木灰撒在所有田里吧。现在最容易入手的效果最好的也就只有这个了。”

准备着手收集材料的静子看见有人朝自己走来。
因为水稻的工作,这里和村民负责的旱田是不同的区域,所以基本没有有事来这里找静子的人。静子再度看往人影的方向。

“什么呀,原来是阿彩。”

阿彩露出一如既往的扑克脸走了过来。

“yahoo、阿彩。工作结束了吗?”

“是,没有剩余,全部结束了。”

还是老样子没有表情变化,静子想到这里,又觉得她笑起来的话一定会很可爱。
因为这样的想法静子露出了令人感觉不好的笑容,而阿彩也因此后退了几步就当作秘密吧。

“辛苦了,我想想······可以暂时休息了吧。”

“很遗憾,并不可以。有甲胄送到了静子大人这儿。”

“······啊?抱歉,我可能听错了。怎么可能有甲胄送到我这里来。”

静子一边挥着手一边否定阿彩的发言。但是阿彩用扑克脸说出了将她打入地狱的发言。

“···很遗憾,这既不是做梦也不是幻觉,是现实。”

“Hi!等等。Why?甲胄?为了什么送到我这里,还请明说!”

静子的腔调因为过于突然的事情变得奇怪起来,而面对她的是她越慌张则越冷静的阿彩。
阿彩自己也觉得很不可思议。因此信长从未带静子上过战场。
虽然也有因为人手不足而让女性进入火枪队和长枪队的事,但这次上洛的士兵光是织田军就有四万。
加上同盟的德川、浅井总计就是七万的军势。也就是说并不是因为人手不足需要带上女性的情况。

“关于这件事我也不清楚详情。大人交付的书信在这里,您看了应该就能明白了。”

“···总感觉尽是超级讨厌的预感。”

对信长的来信没有一次好的回忆的静子的脸上布满了阴霾。但是如果不看这封信就无法明白信长为什么给自己送来甲胄。
从阿彩手中接过信以后看着上面。跳过不重要的部分,重点阅读关键的地方。

“··嗯,果然不是什么好事。”

简单的说,书信的内容是【将女性不宜行军的观念破坏掉】。

战国时代的女性很少上战场是因为女性要留守看家的意识很强。
但是也并不是说女性就完全与战场无缘,绝对不会上战场。
笼城战的时候负责烧饭的就是女性,而城主逃亡的时候女性也会负责争取时间。
女性是弱者的认识是到江户时代以后才产生的,反过来说,战国时代的女性很强壮。

本多忠胜留下的文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我年轻时代的战争中,因为人手不足,女性也会进入战场。男人中有不少人因为闻到血腥味晕倒,而女性则是习惯了样子很是冷静。而且女性还很有胆量,被包围的时候,最先突击的也是女性。女人真的很强。】

但是一直到秀吉给出可以带正室、侧室上战场的许可为止,女性上战场基本是被禁止的。
原因是不吉利。也就是说,信长是为了从这种没有意义的兆头中证明并没有这种事,才特意要带上静子。

(感觉自己被卷进去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阿彩提到了纹章,寄给静子的信的末尾是【天下布武】的朱印。也就是说,这是盖上了朱印的官方文书【朱印状】,用企业来说明的话,就相当于是企业的任命书。

“···唉··知道了。既然甲胄送过来了,也就是说马上就要开战了,是什么时候?“

对于静子的询问,阿彩露出了一副过意不去的表情说到

“后天。”
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查看完整版本: [web]【不定期自翻】战国小町苦劳谭【5月2日 61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