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体中文

轻之国度

 找回密码
 注册(右键在新窗口打开)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60|回复: 10
收起左侧

她的一年,我的两年——玛利亚的凝望系列感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9 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梦的延续 于 2011-8-19 21:14 编辑

她的一年,我的两年——玛利亚的凝望系列感想

**********澄空学园二次元轻小说社*********
本文首发自『澄空学园二次元轻小说社』
澄空学园二次元轻小说社 http://bbs.sumisora.org/thread.php?fid=60
轻之国度小说交流讨论区 https://obsolete1.lightnovel.us/thread-340777-1-1.html
首发日期:2011.08.19
发帖者:春夜の夢(梦的延续)
原帖地址:https://obsolete1.lightnovel.us/thread-340777-1-1.html
转载完毕后请PM发帖者或版主以做记录
****************@转载请保留以上信息@***********

VOL.1 思慕

如果要对《玛利亚的凝望》中,莉莉安女子学园高中部所缔结的姐妹关系下一个明确地定语的话,我想,最恰当的词汇大概就是思慕了吧?比喜欢更轻胧,比恋心更空濛的思慕,给人的感觉正如无垢地少女们中仰望在莉莉安学园上空划过的青鸟,遥远纯洁,而又不留痕迹。莉莉安女子学园中的少女们只是单纯地思慕,单纯地眷恋着某人,单纯地沉迷在自身的幻想之中罢了。与其说她们爱着或是思恋着,不如说她们其实是在幻想着,祈愿着,甚至崇拜着。并以此来满足自己青春期特有的,而在纯粹的教会式女子学园中又绝对无法填补的恍若空虚般的缺失。在第二十一卷的时候,妹妹选拔会的人气与实际参加者之间有着巨大的反差,固然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参加的条件有些苛刻,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恐怕是她们恐惧着自己与自己崇拜着的偶像太过靠近导致幻想破灭吧。学妹们仰慕者蔷薇,思慕着花蕾,但所有的仰慕与思慕却都只是针对学妹们心中的妄想,而非实际存在的三色蔷薇。因此,蔷薇们纵然人气崇高,形象完美,但是一走一过却不会像那些明星一样风起云涌。蔷薇们对于她们的崇拜着来说,或许只是类似于真正的“偶像”(自己心中的幻想)的雕像或海报一样的事物,值得关注,却无法互换出内心深处的那股冲动。而她们心中的幻影,或许其实只是巨幅广告牌上的灿烂微笑,虚假地甚至连玻璃橱内的亮丽光芒都算不上。她们只是想要有一个可以思慕的对象,有一个可以幻想的存在,有一个能够凭依的信仰。却从未想过,自己要将其握在手心里,呵护在胸怀中。所以,蔷薇与花蕾,对于学妹们来说,比起“心仪的对象”,是更接近于“偶像”之类的存在。她们崇拜并且思慕,如果能够接近,能够缩短距离,那么为此付出一切都再所不惜。但是……即使这样,她们也绝未曾想过,想要和蔷薇与花蕾们朝夕相处,日夜与供,未曾想过,让自己心中的偶像沦落为眼中的凡人,沦落为一个和自己一样有着缺点,有着冲动的犯人。蔷薇馆历来人丁稀少,柳暖烟寒,或许并非仅仅因为那是学生会——山百合会的所在地。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一般的学生从未想过,要将自己与蔷薇们的距离,缩短到触手可及,要挥散自己的眼中的,蔷薇大人身上似乎无所不能的光辉吧。

我们既然生而为人,并在这片并非伊甸的土地上艰难延续,那么就很难什么也不思慕,什么也不渴望。比起对利益的执着,对欲望的沉沦与对理想的狂热,人类最单纯最美好的情愫果然还是带着朦胧飘渺气息的“思慕”。莉莉安女子学园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无不带有着令人心仪的芬芳与舒缓安逸的曲调,犹如爱丽丝梦中的仙境一般。少女们日日生活这样的环境中,恐怕也不会产生思慕以外的,那些充满杂质的情感。这里纯洁而又洁净,充斥着不似世间的美好,恍若是曾经的人类所在——伊甸园。恨被消除,爱被纯粹,莉莉安女子学园就好像是一泓,静谧流淌的湖泊,安详美丽而又充满遐思的碎片,好像可以一直延伸到永远一般。莉莉安学园中的少女们衣食充裕,甚至没有任何烦恼与忧虑,她们是被养在花园的花朵,除了接受日光的照耀之外什么也不需要考虑,只需要安静地度过这段成年前的短暂又漫长,平凡又闪耀的人生。无论是舒爽的夏风或是绮丽的黄昏,都有人为她们的安排,而不需要自己去努力争取,宛如晴朗天空下明媚而又慵懒的朝云。莉莉安学园中的少女如同森林中的妖精,没有疼痛也没有苦恼,甚至没有想要得到、思慕渴望的东西。而作为名门的千金,她们的命运大多又早已在懂事之前便被确定,而她们也没有着反抗这种安排的理由。于是,原本斑斓的黄昏时的青空变成了澄澈空明的秋色,纯净地只留下幻想的余裕与追溯的遐思,只留下了思慕生存的空间。
那个夏天,喧嚣而又燥热,街道上匆匆的行人与来往的车辆卷起纷纷扰扰地尘土,飘落在升腾发光的柏油路面上,犹如舞动的垂死的蝶。侧卧在居室中,凉冷的空气从靠窗的空调中吹拂到我的面庞上,与窗外的暑热朦胧的景象相对,呈现出一种好似呆在无人的桑拿房中的安逸与朦胧。那个两年前的燥热到停不住夏日,正是我与《玛利亚的凝望》的初遇。人的记忆有时候不可靠到转瞬既忘,有时候却会将一件小事铭刻终生,如同一台永远在格式化中的电脑一般。诸如某次从酒吧中出来,路过转角时偶然泛起的一阵凉风;行走在陌生的街道上,迎面而来的一张亮丽且稚嫩的面庞;以及某个好似臆想的,在图书馆翻看了一天书本,因为疲倦而抬头,却恰巧遇上了穿越落地窗的第一缕黄昏的光。莫名地将这些琐碎的事情安放在心中的最深处,放在阳光照射不到的阁楼上。在每一阵夜风吹过身边的时候,那些悉悉索索的单帧回忆就会一张张地浮现,犹如水中的波纹,一圈一圈地向外扩散,最后再消散在精神与物质的界限上。莉莉按女子学园中的学生是那么纯净,剥离了痛苦与绝望,只剩下了小小的烦恼与绿叶般点缀的忧虑的她们,每日每日地漫步在落满银杏花的,被时光磨灭了棱角的光滑的石板路上,犹如悠然开放而又悠然枯萎的蔷薇。阅读一般的小说,我们大多都渴望着,幻想着能够成为小说中的主角,而阅读《玛利亚的凝望》,我却只是纯粹地思慕着其中的人们,思慕着那些欢笑与愉悦的日子,而没有一点想要代入的想法。或许是因为那些被剥离了绝望的人们太过纯净,让我们无法想象自己也会如此吧,想要接近,想要欣赏,却不想要接触,不想要触摸。这种心情,大约便可以称之为思慕吧。比憧憬更明晰,比喜欢更朦胧。她们的月光终究是她们的月光,正如我们的七夕不是牛郎织女的七夕。无关于身旁的风中的飘落的花,也无关于高楼上夜空中孤寂的月,只是每当把酒的时候,我们总会抬头仰望,一边想念着不胜寒的风景,一边思慕着美丽遥远的星空,一如眷恋着每一个清晨的鸟儿。亘古清冷的嫦娥与无边孤寂的吴刚,或许那便是思慕不再是思慕时的结果吧。


每段时光都有着令人惊叹的美丽,都有着不可复来的光辉,犹如既散的朝露,又似将灭的光影。世界的景象不断变化,历史的车轮滚滚而前,烟尘如雾弥漫,繁华似水清浅,而在其中,人的身影总是若隐若现,忽闪忽灭,凝聚不成一个确在的样貌,而只能成为一切的幽灵。正如每时每刻都有人仰望着那片距离我们太过遥远的星空一样,无论是怎样的世界与历史,无论是怎样的战争在灾厄,都会有人醉心在这场好似永不落幕的晚宴舞会上,一如即使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总会有人担负起文明传承的千古重担。回顾我们的学生生涯,其中或许有着悲伤与痛苦,失望与劫难,烦恼与焦躁,但是在漫长时光过后,重新回想起来之时,恐怕对其的情感都只会剩下美好的怀念了吧。当时的烈风,渗入衣襟的寒雨,在风消雨霁之后,都会化成绝美的灿烂彩虹,一如如所有的光风,都会化霁月。每当夏天来临,我总会想起那个被蝉鸣与暖风笼罩的夏天,蜻蜓与蝴蝶自由自在地飞舞,被夕阳照射的湖泊闪耀着无法直视的光芒,以及……摇曳的树枝的身姿与缱绻在病床上的她。校园是一个很奇妙的地方,呆在里面的时候想要出去,真正出去了又开始怀念起校园的风光,而又与“围城”不同——没有人能够在出去后再进来,而且我们即使留恋学园中的草木,却也必须决绝地与其离别。大多数人的人生或许称不上多么闪耀,到头来很有可能到最后连历史的尘埃都算不上。但是,即使这样,即使我们连尘土都无法成为,我们也依然与那些伟人处在同一片天空之下,处在同一个校园之中,挥洒着相同的青春的汗水。即使微渺到谁也不会注意自己,微渺到甚至连一阵风的方向都无法改变,在学校的时间里我们也一定可以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如果说人生是一条不断前行不断延伸的路,那么学校便是茂盛的庇荫的树叶,在绿意的遮挡之下,唯有粼粼的温柔的日光能够从其中流露,能够点缀在我们身上,使我们好像萤火虫一般发光。思慕着《玛利亚的凝望》,思慕着莉莉安学园的风貌,与其说是因为我们想要在其中生活,不如说是知道我们不可能进入其中生活。正如在博物馆在仰望侏罗纪的几十米高的蕨类植物的化石时,会莫名地对那个遥远地无法计算的年代产生思慕一样,正因为无法得到,无法触及,所以才分外地渴望得到,所以才分外地仰慕彼间事物。在天主教之中,所有降生在伊甸之下的人之中,只有圣母玛利亚一人生而为人却无原罪,或许这正是《玛利亚的凝望》一名的由来吧,被玛利亚慈爱的目光凝视着的纯洁的少女们,也似乎没有原罪一般。正因为没有原罪,所以她们也不需要经受痛苦来赎清罪业,所以,生活在莉莉按女子学园里,经受玛利亚大人慈爱目光的抚慰的她们没有疼痛没有苦恼,只有平静如水的目光与温柔若风的胸怀。我们与书中的少女们的决定性的差异,恐怕就在这里吧。即使外表相似,但是有着原罪的我们永远不可能变成纯洁无垢的她们。一如南国的夏与北国的夏,即使名字相同,也绝不能混为一谈。莉莉按女子学园中的一切,犹如空谷的幽兰,高山上的朝露,清澈地隔着远山仅能勉强望见的湖一般,只留给了我们思慕的色彩,我们对它们也只有选择思慕的余地。

黄昏时的海边,晚风带着我们的言语飞向即将终结的夕阳,波涛冲打着岸边的礁石,交杂着归鸦的乡愁,好似钢琴的奏鸣。站在断崖之上,感受着青春随着迟暮的风与缓缓退却的潮汐一起消散,莫名地觉得每一缕拂过发际的气流都是某个渐渐远离的过去。港湾的最后一班汽船已经鸣笛,带着稀疏的归客踏上被染红的碧洋,好像是闯入画中的马良一般。旋即,汽笛声消散,世界上只剩下了风声,鸦声,海浪声与自己的呼吸声。
往昔的回忆乘着风,消散在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中,圣母玛利亚的目光,穿透了天空与海洋的界限,却永远无法抵达,最后一班汽船开走的,处在孤岛上的我的心里。



VOL.2 你所希冀的此处并非我想要抵达的彼方


所谓的活着,便意味着有再度相遇的可能,有能够重聚的机会。因此我们道别的时候会说“再见”,期盼着“再次相见”,相遇的时候会说“贵安”,祈求着“贵体安康”,今天不想做的事情可以留到明日再去完成,因为只要生命没有消失,未来就并非虚妄,一切便都不会终结。然而,这个世界的残酷之处便在于,有些人,有些事,即使活着,我们也无法再度与之相遇,也没有,再度与之相遇的可能。一如佐藤圣与久保栞,一如须加星与她的恋人。志愿成为修女的少女与渴望着能够填补自己空白的少女,两个人的相遇或许本身就一场命运安排的悲剧。一如承载着妻子期盼的风永远无法传达到前方丈夫的耳际一般,圣与栞无论多么努力,也终究逃不过命运的囚笼,也无法让两人的心意合为一体。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所谓的人类,或许本身就是命运与天地的玩物,受着种种无法忍受却又无法挣脱的摧残,以此偿还人类对于上帝犯下的罪行。因此,作为人类的我们,无可避免地会遇到伤心的事情,哀痛的事情,想要的改变的事情与无法改变的事情,圣与栞的相遇与离别恐怕也是其中之一吧,恐怕也只是其中之一吧。,在通篇洋溢着暧昧与甜蜜与幸福与希望的《玛利亚的凝望》中,圣与栞的那段纠缠不清而又被强行斩断的恋情是唯一一个可以明确说成是“恋爱”的事件,可以明确地说成是一个没有给任何人以希望的事件。圣诞前夜的火车站上,圣孤独地从黄昏一直站到最后一班列车开走,冰冷的空气侵入了凌乱的外套,夜空的繁星到达地面只剩下了哀伤的淡光,一如等待不到栞的悲伤的心情一点一滴地渗透到自己那稚嫩而又并不坚强的心中一般。天色早已暗下,炊烟升起复有熄灭,无人的火车站中只有稀疏的照明灯在零丁地闪耀,好似自己和栞共度的点滴光阴。哭出的泪水凝结成冰,一点一滴地击打在自己心里,好像摧残坠落的的星辰一般。耳边失去了尘世的喧嚣,世界中的一切仿佛都安静了下来,自己如同漂浮在这片早已暗下,且不会再亮起来的大地上。不知道到什么时候,双腿已经无法支撑住悲伤,身体颤抖地好像随时都会倒下一般,于是只好缓缓地弯曲自己早已僵硬的腿,蹲坐在靠近铁轨的站台边沿。青冈石那寒冷地不知度过了多少个春秋的气息透过薄薄的裤子,传达到疲惫不堪地身体内部,乌鸦在城市上空鸣叫,然后孤独地在高楼中徘徊,圣蹲坐在站台的边沿,莫名地听到了远方依稀传来的飞机起飞的声响。心中莫名地开始恐惧,好像栞会乘着那架飞机,永远地离开自己身边一样。但是,即使这样,身体却仍然抽不出一丝力气,即使怀抱着巨大的恐惧与莫名地实感,却也只能蹲坐在这里无声地痛哭……最后一班列车早已开走,而圣依然蹲坐在这个充满死寂与乌鸦的叫声的……钢铁扭曲而成的人造物中。这里静谧地只剩下远处传来的圣诞夜降临的苍茫钟声。好想……就这样死去,就这样孤零零地,什么也不想地死去……如同,火柴划尽的那个女孩一般。
初恋总是美好而易碎的,一如不可再现不可仿制的琉璃。高中时,模糊的懵懂逐渐变得清晰,想要接近某人的想法逐渐变得强烈,于是初恋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犹如花儿总会在夏日里绽放一般,初恋与其说是理智下的爱慕,不如说是随着季节飘飞的柳絮,伴着烈风四散的落雪。从未想过,自己会如此地注视某个人,从未想过,自己的世界会因为什么而变得如此鲜艳亮丽,好像处在聚光灯之下。从未想过,只要他在身边,所有的一切都好像绽放开花了一般。圣和栞的爱恋,从最初开始就注定了是一场无可改变的悲哀,一见钟情的圣在连自己都不甚清楚的心意的操纵下,几近疯狂地追求着栞,犹如扑火的飞蛾一般。同时,尚显稚嫩的栞心中对身为白蔷薇花蕾的圣其实也不无好感。即使栞的信仰无比坚定,她终究还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女,终究只是一个处在夏天的花蕾,在自己所朦胧憧憬地对象如潮水般的攻势下,既没有经验也没有能力反抗,于是……便只能如其他花朵一般绽放,开出自己最鲜艳纯美而又片刻便会凋零的果实,便只能如同海滩上的细沙一般被水淹没,抹去了曾经有人遗留下的脚印。在这场恋爱中,谁也没有犯错,可是惩罚与痛苦,离别与悲伤却依旧降临。做错了事情,理所当然地会受到惩罚,但是,即使没有做错事情,也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幸福安逸,就可以“贵体安康”。这个世界上没有做错的事情有很多,选择了最正确的选项的选择也有很多,可是,只要活着,即使是圣人,也无法避免穿肠之苦与生离死别之悲。单纯的思慕并没有任何过错,即使是喜欢上了不该喜欢的人也不能因此就谴责她没有隐藏自己的心意,那么,就算是出奔与夜逃,或许也称不上是无法被天主允许的罪业呢。世界过于广辽,而人生又像浮在水面上一般飘渺,即使立下誓言,也没有人能够知道这份约定是否可以延续到永远。见弃于神,见离于人,所谓的人生便是无限重复的相遇与离别,欢笑与悲伤,回忆与遗忘。一如现实中的每年都会有同样的运动会与毕业与新入生。即使小说中时间流逝地再缓慢,它还是仍然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步伐坚定地让人甚至能让人听清楚每一个脚步发出的声响。甚至能让人听清楚自己心脏的每一声跃动。但是,即使这样,即使是不断地重复与轮回,在每一个轮回中,也一定会有着其他地方无法复制无法再现的景色与风采。而所谓的回忆,所谓的由回忆积淀的人生,或许就是将这些景色与风采积累下来的东西吧。前代的蔷薇们毕业,新代的花蕾的妹妹又将入学,流转了三个年号的莉莉安女子学园积聚了足够的历史,却永远积聚不到所有的离别与相聚,这不仅仅因为所有的人类与一直空守着玛利亚大人的学园都会渐渐遗忘过往,更因为即使发生了类似的事件,最后的结局与蕴藏在其中的意义也会不尽相同。即使莉莉安中的每个人都终将会度过属于自己的高中三年,在每个人眼中,也一定都会有着一个永远属于自己的“莉莉安女子学园”。
你所希冀的此处并非我想要抵达的彼方。作为生人的佐藤圣,直到最后也没有击败两千年前的幽灵,于是只能在那座没有生物的火车站中,坐望着栞最终怀着信仰远走高飞而去,然后从深夜飘着雪花,响彻着钟声的圣诞前夜的火车站落寞退场。正如圣的姐姐所言,那两个人在交往的时候交往的太深太密,甚至没有留给其他人入侵的缝隙,于是当她们离别之后,便必然性地会产生永久的无可弥补的空白,一如我们与学校与初恋的离别。即使她们的肉体从未曾重合,但是她们的精神在那个同处温室聆听雨声的午后黄昏却曾分不清彼此。初恋纯粹而美丽,好像如一场春夜的梦,一阵夏时的雨,一片秋风中飘落的落叶,一地冬日里推窗满地的夜雪一般,又青葱地好似春雨过后柔软的茎秆。然而或许也正是因为初恋飘渺美丽落寞至此,所有初恋的最后总是梦的醒来与雨的停息。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无多时,去似朝露无觅处。


想要抵达的地方,现在伫立的地方与将要前去的地方,人类的所有关于未来的烦恼与忧虑,归根到底其实都是对这三个地方的选择与割舍。圣伫立在莉莉安女子学园中,想要抵达和栞相拥相伴的未来,然而栞的想要抵达的场所却没有圣的位置。更何况,她们所想要前去的地方,都不允许她们永远在一起,她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安息之处,而又无法去祈求在下个轮回中邂逅。正如莉莉安的姐妹制度只存在于高中部一样,对于圣和栞来说,所有的依恋与思慕,也都只是一场限定了时间与范围的梦——只可惜当时的圣和栞都没有理解到这一点。喜欢谁,思慕谁,而又想和谁在一起,这都是学生时代的小秘密。而一旦走出学园,那么之前曾使自己辗转反侧,不寐思眠的那些尚未成型的秘密也都会如云烟消散,不复再来,一如那些每夜每夜做过而又忘却的梦。我们都在遗忘,遗忘那些曾经令我们牵挂而现在不应该牵挂的东西。但是,人类之所以是人类,之所以无法成为神祗的是“万物之灵”,或许就是因为既拥有着“遗忘”的责任又有着无法遗忘的东西。
初春的空气凛冽而飘渺,玛利亚像前的花草堪堪开始生长,日本海的朝雾将海水染成一片鱼肚白,远岸的启明星刚刚升起,微显晨光的夜风带来新的春的气息。佐藤圣穿着校服伫立在莉莉安尚未开启的大门前,顺着冰冷的空气望着北国被雪覆盖的座座山峰,已经剪短的碎发随风飘荡,犹如守望着江水西回的湖泊。已经逝去的东西无可挽回,已经离别的朋友无可再聚,她与栞的缘分,已经被玛利亚大人的慈爱目光永远彻底地斩断。然而即使这样,圣却仍然不为过去的自己的所走的一切抉择后悔。离别的痛苦的,守望是悲伤的,但是离别之人,守望之物却是美好而纯粹的。纵然圣无法接受这个结果,也并不意味着她会否定那个过程,即使知道一切,然后重新再来一次,圣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和栞再一次结识吧,今后无法再度相遇,再度相拥,再度相恋诚然让其撕心裂肺,然而,这种撕裂心肺的感觉其实恰恰建立在圣和栞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对于两人都是无可复加的幸福这个事实上的。比起再也无法与你相拥,我更害怕永远无法与你邂逅。
你所希冀的此处并非我想要抵达的彼方,正如纵然我不愿与你相别,却仍然选择与你相遇。


VOL.3 再临之夏,不见之人


年号从平成到明治变更了三次,莉莉安的夏天却如逝去的无数日子一样,依然如约而至,不早不迟。一如日升与日落从未曾中断,莉莉安的夏天,也从未迟到或提前。《玛利亚的凝望》好似一部缓缓摊开的书卷,文字如水般流动,故事一点一点地向前滚动,季节不断变换,日历撕尽而又重来。一如现实中流不尽的光阴与饮不完的杯酒。《玛利亚的凝望》与其他校园系小说最大的不同恐怕就是,发生的故事的环境与过去别无二致,然而其中的故事却又有着各自独特的风韵。学园祭的戏剧二度举办,情人节的约会不曾迟到,《玛利亚的凝望》中的今年与去年看其大概情节似乎并无不同,然而仔细阅读之后,却又发现今年与去年的一切又都绝不相同。世事亦是如此,我们处在永远地似是而非的轮回中,不断地做着我们的父辈做过而又没有做过的事。《玛利亚的凝望》最吸引我的目光的部分既非百合,亦非卷数,而是对待每一个故事的态度。文如流水,不避不趋,这就是我对《玛利亚的凝望》的文风的评价。
即使在山百合会的诸多姐妹中,由乃与令恐怕也可以算是非常特殊的一对了吧?既是表姐妹又是堂姐妹的她们,与其他的花蕾和蔷薇们不同,早在进入高中之前就已经确定会成为彼此的莉莉安学园的姐妹了。正如由乃所言,她和令好像是已经结婚多年的夫妇,交换念珠签订契约成为姐妹只不过是类似于“上车补票”这样的行为,并不带有如小笠原祥子邂逅福泽佑巳一样的憧憬与冲动,希冀与冲击。但是,即使是这样的姐妹,既然缔结了姐妹关系,既然想要成为彼此最重要的人,那么就一定也会如佑巳与祥子一样遇到,可以冲击她们两人内心的,可以让未来与过去不再重复的契机。哪怕是因为那张在拥有两人都认为这对彼此的关系毫无影响的“车票”。


回家时下起了雨,湿寒的空气从伞的边缘侵入,一如那些不愿回想起的,痛苦而悲伤的回忆。和姐姐大人牵着手的时候尚觉得一切安好,回到自己的家中,身体却止不住地发抖,莫名地觉得到身躯上沾着的水汽分外寒冷,即使在雾气弥漫的浴室中,也无法完全洗尽那股透彻骨髓的寒意。只有在这个时候,由乃才会想到,无法和姐姐大人合二为一,无法永远和姐姐大人相互通感,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而又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两人无论多么亲密,无论拥抱地多么没有缝隙,终究还只是在这个世界上相互独立的两个个体,永远没有交融到不分彼此的机会,即使将肌肤贴到最紧,个体的界限还是明朗地让人绝望。由乃和令成为姐妹的时间太过漫长,漫长到他们甚至遗忘了成为姐妹的那个重要的时刻,不知从何时开始,姐妹对于她们来说就已经不再是一种状态,而成为了一种属性。或许正是因为长久的时间使两人习惯了这种亲密,所以由乃才会对和令的关系产生一丝痛楚与一丝不甘吧。无论多么爱恋,无论多么思慕,她与令的关系……都只能到此为止了,都只能至此而终了。永远也无法更接近,永远也无法合为一体,正如所有的豪杰最痛苦最不愿意承认的事情便是自己的老去与衰败一样,由乃也无法接受自己在令心中的地位无法变得更高更重要……黄蔷薇革命出现的原因,归根到底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吧。即使成为了姐妹,即使没有人能够横插你我之中,但是你我终究还只是你我,还会产生误会,还会产生疑问,还会产生不同的心情与不同的抉择。即使相处的再久再亲密无间,终究还无法合为一体,终究还无法让心灵永远重叠,终究还会有着分别的时间,终究还会有着——有着永远无法再次见面的时刻。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是独孤行走在世界上的一排脚印,一旦被时光冲洗,便什么都无法剩下,连灰尘都比我们长久。由此一想,便觉得莫名地孤独,莫名地落寞,似乎世界与自己之间有一道无形的界限,将一切自己想要碰触想要接近的事物都隔在了另一侧,再怎样伸出手自己和它们都会有一道永远地微不可查的间隙。或许自己和姐姐大人,也是如此吧。辗转不眠的夜晚,拉开窗帘看着无垠的银色的月光静静洒在地板上,犹如一泓在幽深的夜里安然与自己相伴的清澈宁静的泉。一想到即使身处黑夜,即使哀伤莫名,应该存在的东西仍然不会消失。同时只要自己醒着。黑暗便无法席卷一切,内心就会产生了一阵安全了的感觉,莫名地一如月的圆缺与星的隐现。然而,在由乃不经意的转头之后,这股安心却全然地化作了焦躁。在这个由乃不眠,星星不现的夜里,令的房间安静地一如往常,灯光早已熄灭,如潮的黑暗充斥了那个房间的每个角落,一如在月光照耀不到的所有地方。为何在自己不眠的夜里,令仍能睡的如此安详,为何在自己辗转反侧的时候,令的房间却如退潮后的海岸一般安宁,甚至连灯塔的照明灯都已熄灭?明明这些疑问毫无逻辑,令的行为也没有丝毫过错,但是由乃却止不住自己内心的胡思乱想……
不想和她的关系仅仅直到这种地步,不想和她的关系就此停步。想要更加特别,想要和她更加接近……想要成为她独一无二的那个人。然而,这些杂想与妄念却终不可得。黄蔷薇革命,就此拉开帷幕。
再临之夏,不见之人。两个人相伴携手的旅途终究走不到永远,一如我们的衣衫,总会流离到我们碰不到的彼方。无论多么亲密,多么不舍,彼此之间也终究会有着放开手的那一天,也终究会有着特别的自己成为对方记忆中的一抹山色一抹的惊鸿的那一天。由乃不想失去令,不想离开令,更不想让两个人的旅途终结。然而那终究是无可奈何,亦无可反抗的事情,一如四季的流转,光阴的变迁。无论个体的感情多么强烈,世界对其依然会熟视无睹,不会对伊甸之下的充盈罪业的生人产生一丝怜悯。自己与令都在逐渐长大,不断地与过去的自己告别,不断地失去过往的痕迹。总有一天,令也会用与自己告别时同样的神情,与自己进行和蔼而微笑的……永别吧。每个人都将飞到自己无法伸出双手触及到的地方,每个人都将离自己而去,每个人都将在自己眼中消失,无论她对自己多么特别,自己对她多么重要,都概莫能外。


《玛利亚的凝望》已经汉化到第21卷,蔷薇们进入第二学期,花蕾们的妹妹也逐渐浮出水面。在不远的前方,令会毕业进入大学,而由乃则会与菜菜签订契约,成为蔷薇也成为“姐姐大人”。世界上没有着无法斩尽的因缘与永不相离的旅程。即使日后两人依然亲密,但是却终究没有资格成为那个对对方来说最特别的人。等到下一个夏天,由乃身边已经不会再有令来牵起她的手,一如北京奥运会不会在下个我能抵达帝都的夏天再度开幕一样。所有的相遇与幸福都会有着结束的期限,我们所能做的,惟有在结束之前,留下重要的不会消失不会忘却的回忆,与新的相遇的契机。时光流转,岁月变迁,总会产生逝去之物与获得之果,这是无可奈何的……世界给予我们的救赎。如果一切停止,什么都不改变,那么在幸福不会失去的同时,幸福也不会到来,安静的东西诚然美丽,但到最后总会成为黑暗的夜的一部分,只有在风吹拂的到的地方,阳光才会降临,只有在阳光照耀的地方,相遇才会出现,只有在相遇出现的地方,我们才能够展露笑颜……
今日之后,一切已成回忆。某种意义上,所谓的人生,就是不断地从昨天走向今天,从此刻走向他时,就是不断地摆脱回忆,摆脱过去的过程。我们以降生告别伊始,以死亡告别人生,从生到死,我们终究都无法逃脱相遇与离别的循环。与旧友告别诚然让人悲伤,但是同时,这也是与新的朋友创造新的回忆的前奏,也是迎来新的幸福新的邂逅的预兆。人生真正让人不舍让人想要紧握的地方,其实便是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只要时间仍在流逝,只要自己尚未腐朽,那么一切都可以发生,一切都可以改变,一切都将降临。夏天再度降临,于是蔷薇毕业,新生入学,但这并不仅仅代表着离别,更代表着新的相遇与新的开始。
在不远地将来,由乃与令终会离别,并此为感伤终生。但是在离别之后,在度过漫长悠久的各自人生之后,她们在怀念已逝的过往的时光之外,一定也会珍惜离别之后的那些新的相遇与新的开始吧。决定人生价值的,只有幸福的多少,而于悲伤的轻重无关。
世界很美丽,即使充满了悲伤和泪水。


VOL.4 她的一年,我的两年


两年前的夏日,我在一片燥热之中翻开了《玛利亚的凝望》的扉页。两年后的今日,那时的离别与重聚都成了去日的烟云,身旁除了烦躁的蝉鸣,喧嚣的尘土与插画中玛利亚像的慈爱目光,我再也找不到和两年前相似的地方。我以为,人生中最残酷最不可动摇的便是——逝去之物不会再来,过往时间莫能再现这个戒律。过去的窗外蝉鸣与枯藤环绕,而今刻,我所能听到的,只有凛冽的夜风,清寒的明月与汽车扬起的烟尘与喧嚣。或许,我最初浮现出想要写这篇文章的想法,并非是因为想要填补一年前的那篇文的坑,而只是想要借助某个载体,借助某个可以回忆起过去,怀念起当年的东西来祭奠那逝去且莫能再现的三年时光,来来祭奠那三年中的无数的相遇与离别,那夜深无梦时的辗转思眠,那独处静默时的妄念杂想与那些……好似无限轮回的每一天每一日。未曾摆脱这一切的时候并不觉得别离之后会有多么伤心,多么怀念。但是当一切再也无法回到我身边的时候,却蓦然地觉得,自己的世界仿佛坍塌了一个边角——而且是永远无法修补如初的边角。黄昏时望着窗外,延绵千里的晚霞伴着熏染成金黄色的流云,有一种渗入灵魂的空旷与寂寥。我们在尘世中,它们在另一个彼端,然而此时此刻,我却仿佛能够感受到它们的思绪与情感一般。而在飞机上俯望云层,却只能感觉到美丽与纯粹,浩瀚与微渺。或许,正是这样遥远的时间与空间的分割才让它们的寂寞传达到世界彼端的我的身边,一如那些早已成为过往的,去日的模糊思绪一般。既然我们的过往由回忆构成,那么,回忆永远无法再现的时候,永远地融入到了我们身后的,漆黑的影子中的时候。恐怕就是我们认识到自己的身旁如此虚幻,如此脆弱的时刻吧。活着却无法相遇,死去亦无法相知,每当想起自己与那些朝夕相伴的人最终都会迎来这样的结局,内心深处便会止不住地出现一个又一个地空洞。便会感受到,我们终究只是伫立在世界之中的渺小个体,除却自己所能触及的周围之外什么都无法把握的渺小的个体。便会感受到,除了无数的相遇与离别之外的,我们的人生或许其实并没有剩下任何东西,并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三月的杨柳,初春时的凛风,每当想到无法再与旧人共同感受这份气息,便会有一种年华故去的失落感。燕子年年春来秋逝,我们的人生际遇,是否也是如此呢?没有人能相伴终生,更没有人能执手不弃,生活在如此残酷的世界中,我们的人生或许便只能剩下了无限地相遇与离别,入学与结业,重聚与“再也不见”……
《玛利亚的凝望》第十八卷中,佑巳迎来了自入学以来的第二个学园祭,与和祥子姐妹关系成立的周年祭。不知不觉,时光翩跹而去,飞到了我们无法追回的远方,我们只能在此处,空悠悠地荡着秋千,然后回忆那些漫长而短暂而与此刻的我们永远别离的日子。那种就感觉犹如我们在夏日的午后,坐在藤椅上,凝视着门口溪流伴着水声东去不还,远岸残雪被暮色染红,一如过去的每日每天一般。这样说来,时光和流水还真的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呢。无法复还的流向,不曾间断的旅程,以及……相似到无法分辨但却又能断定确然不同的每一段。我们无法分清这粒水滴与过去我们见过的千千万万的水滴有何区别,却又能坚定地认为,这粒水滴不是过去我们所见过的千千万万的水滴中的一粒。时光大概……也是如此吧,而或许正因为如此,人类才创造出历法试图将其分割。我们如河底的礁石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永远无法从时光的长流中挣脱,而只能任凭似是而非的过去冲刷着自己的现在,任凭那些想要追逐的美丽风景,烟云韶光,旖旎春色与自己永远隔着那一抹水色,永远无法……真正的触及。人之所以在遇见伪物是会愤怒异常,因为那并不仅仅代表着对真物的劣化,更代表着对我所珍视的真实的冒渎,对我们曾经所坚信的世界的根基的动摇。那么,所谓的现在,是否也是属于无限历史中的过去的“伪物”呢?人活着,便会不自主地感受到哀伤与虚无,或许便是因为我们只能无可奈何地只能活在这种“伪物”之中,活在这种如烟云般不确定的存在之中,无论怎样努力,如何前行,都无法到达属于彼方的真实的身边吧。
第一个学园祭时,佑巳还只是一个莽撞而天然的“百变狸猫脸”,只会不断地学习与出错。而到了第二个学园祭时,经受了中间十七卷二百万字的冲刷与侵蚀后的佑巳,面庞虽然仍然还是那张和过去几乎没有丝毫变化的相同的“百变狸猫脸”,但是性格却已经从莽撞变成了体贴甚至有一些聪慧,甚至能将某些人玩弄至鼓掌之中了。在岁月的光影之间,我们都在无可奈何地成长,惟有周身的风花雪月似乎在永恒的时间中飘落。即使站到了和过去相同的位置,不同的风景与不同的人也不会让我们做出一样的举动。离开了此时此刻,我们终究再也无法望见与过去相似的彼方,一如所有世界中的所有的人们。佑巳变得成熟稳重,甚至还有了一丝狡黠与莫测,由乃开始懂得妥协与谦让,甚至有了一丝慎重与冷静。而祥子也在逐渐地变化,逐渐地从任性地姐姐变成玩弄佑巳在股掌之间的腹黑姐姐。在一年一度的学园祭后夜祭中,在漫天星空的盘旋与秋风飒飒的清冷中,祥子和佑巳迎来了她们的一周年,也迎来了,关于失落与忧伤的风花雪月。而背景,则是彻夜的喧嚣与无法停息的火焰,此时此刻的两人,一如在祭典上离别的恋人一般,凄清而又寂寞,两人的面庞略带一丝风尘的刻痕,亦或是被火焰映照的朦胧。
她的一年,我的两年,只有蝴蝶扇动翅膀,悠闲地随着气流从我的身边,我的过去飞走,一如夏夜柳枝遮盖下的……那轮绮丽清澈的孤高月光。所有的一切其实都不过是虚假而刹那的风景,唯一的真实只有时光无所不在地流逝,昨夜躺在床上思索今时,今夜躺在月光下想念昨夜。所有的一切都宛如此刻头顶上方的星空,环绕旋转,绮丽非常,而又将在梦醒时分失去。盘旋在我们头顶上的那束星光,穿梭在我们身侧的那缕柔风,都将一如那些已经逝去与即将逝去的流年,无可挽留地随风而逝,无可挽留地成为“美好”的昨梦前尘。


或许,在那个学园祭的夜晚中,真正离祥子与佑巳两人远去的,既非那些环绕的星光,也非那些吟咏的歌舞,而是那段无忧无虑的……不用背负任何压力与责任的,如雨过天晴般短暂而又耀眼的日子。祥子即将成为大人,即将成为必须要考虑这样那样的事情的大人,即将要如同尚未遇到蓉子时的她一般,背负着许许多多,无法背负却又必须背负的东西的人。未来的时间不足一年,此刻的星空也将逐渐消失。从高中毕业之后,人便不能单纯地只仰望那片太高太高的天空,而只能让自己的心中不断充满低头时所见的碎石子。我们大多数都已忘记了曾经仰慕的星空的模样,而悲哀的是,我们的下一代,乃至下一代的下一代,也都会如此……都会失去我们曾经失去的不想失去的东西。
所谓的人生,本质上不过是无尽的相遇与离别,永恒的发生与结束。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身处在世界的苍茫洪流之中,而又曾经仰慕过头顶的一片星空,那么哪怕自己的人生再平凡,都一定会在某个特定的时间遇到对自己而言极为特别的人。或许你们两人的友谊无法持久,或许你们两人终会分道扬镳,甚至,或许你们两人不过只是萍水相逢,花梦一场。但是,对于彼此而言,无论如何傲娇如何否认,你都无法否认,在你的心底,有一个清晰而细小的界限,将他与你所遇见过的其他所有人分隔。即使当时不自知,但在分开之后,在寂寞寒冷的夜孤独地仰望盘旋的星空与清澈的月光的时候,内心深处也总会莫名地泛起他的波澜,浮现出他的身影。人的一生,真正能够相知相交的人不过数百,而能够以真心相托的,恐怕不到数十。这些数字与七十亿以上的地球人口比较,是连沧海一粟都无法形容的微渺。但是反过来说,人一生中真正需要考虑的,其实也就只有这区区数百人,这些人以外那几十亿人,都不过是生活的背景,如宇宙的星辰一般,对于自己无关紧要。纵然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宇宙之中,但是因为互不相识,所以便也如同生活在不同的天空之下一般,因为我只会注视同一片天空中的飞鸟,此片天空之外的事物,纵然存在,我们也不会去用心考虑。只有相识,才有可能相交,才有可能互相影响,才有可能在对方的记忆中留下自己的颜色。而那些与自己不相识的人,即使他做出怎样的伟业,怎样的壮举,怎样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对于自己来说,那也只是恍若人祸的天灾罢了,那也只是人生游戏中的BGM与场景罢了。纵然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影响,也不会因此改变自己的人生。即使世界上你可能有五百万个与自己能够成为至交的人,在短暂的百年人生中,你却很有可能连一个都无法结识,最终只能在空虚寂寞冷,羡慕嫉妒恨中老去……直至成为一抔黄土。我想,人类之所以孜孜不倦地追求长生,追求永远的时间与恒久的生命,追求无尽的未来与永刻的现在。与其说是因为永不满足的欲望与求生本能的唆使,不如说,大多数人、只是单纯地,单纯地想要遇见更多的人,想要结识更多的人,想要创造更多的更美好的回忆罢了。中秋满溢无缺的月轮,镀上了金黄的色彩,比起一向的清冷多了几许温暖的氛围,浩瀚地向广漠的大地与生活其上的微渺的人生散发着皎洁的月光。只是,越到这种时候,孤单的的人们就会越寂寞吧。月亮每三十日圆缺一次,星辰按照各自的轨道来来往往,而居于其下的人类,只能在苍茫的人海中……不断地交错而过。不断地错过……然后再也无法遇见。


现在想来,山百合会之所以如此纯粹如此美丽,如此让人不忍释怀想要留恋。或许就是因为里面有着许许多多唯美纯洁的邂逅与相遇吧。祥子在飘飞的樱花下为佑巳整理领结,身旁是迈过校门的学生们的轻声交谈与玛利亚像的慈爱目光。志摩子在孤单落寞的银杏树下邂逅了彷徨无助的乃梨子,身后的银杏正如樱花飘落,恰似一弯美丽入梦的虹。蔷薇们的邂逅各有各的不同,但总归皆是……恍若是命中注定的,心灵与心灵的相遇。那些相遇一如飞舞的花瓣遇见迎面的月光,澄澈的夜泉倒映睡去的蝴蝶一般,丝毫不染污垢,不惹芳尘。人们在夜里相遇,而后又在充满未知的影子与神秘安谧的光辉中分离。而在相遇之后,分离之前的那段短暂却又美好,足以划入梦境的光辉,便被人冠之以“青春”。
《玛利亚的凝望》中的人们的青春太过美好太过纯粹,让阅读他们的人遗忘了自己的不幸与伤口,一如时间永远定格在黄昏中的那个庭院。
无论一年还是两年,只要我仍然怀念着那一如黄昏中的归烟一般逝去的过往,恐怕就永远不会对《玛利亚的凝望》中的故事产生厌倦吧。这本书中所表现的,既不是青春的激情与燥热,也不是少女的美丽与欲念,更非是那些想要得到与终究未能得到的,关于欲望的探讨。而是真真正正的……去除以上所有之后的——青春本身。或许,这就是《玛利亚的凝望》无法被描述的真正理由,因为青春本来便是一束无法描述的,从这里射向那里,从得到流向失去的光辉。


VOL.5 春夜的梦


在佑巳高一新年假期的时候,圣带着佑巳来祥子的家中玩,山百合会的众人在各自繁忙的事务中抽出时间,来祥子的家中呆了一个下午。大家一起玩了很多很多……然后,走的走,散的散,只余下食剩的饭盒与空荡荡的房屋,清冷的月光与恍若无人的庭院,尚未逝去的思绪与昨夜梦的悲伤。所有人都蜷缩在孤零零地那几个房间之内,伴随着“长夜春晴空月明,明月空晴春夜长”的细语,静静地进入那一场所有人都消散了之后的雨落零丁时的春夜的梦中。
晏殊说:“悲欢离合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世间种种相遇相知相亲相爱相别相离相念相怀相憎相恶相恨相厌相杀相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无论多么波澜壮阔或是动人心魄的事件,事后回想起来,也惟有如梦似幻,恍若前尘的感觉,也不过只是光电的余影,梦色的尘埃罢了。欢聚之后便是寂寥,热情之后便是空虚,无论和谁在哪里做着怎样的事情,最后我们终究还是要孤独寂寞寒冷地伴着月光,在没有任何人陪伴的情况下,做一个悠久而又漫长的不会醒来的梦。所谓浮生若梦,秉烛夜游,世界中真正确然的,无所不在地充斥着的,其实也不过只有空虚与寂寞罢了。宇宙中百分之九十的地方都是真空,人生中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是寂寞,纵然有着一时的欢聚与喧嚣,但归根到底,当沙漏流尽的时候,我们脚下华丽的水晶鞋总会褪色成古旧的皮靴。于是我们便只能躲在高高的铺满灰尘的阁楼上,在清冷寒澈的月光的陪伴下,品味着此时的寂寞与怅惘。

人生是一个从寂寞开始,向着不寂寞进发,而后又重归寂寞的旅程。叔本华说:“人只可能处在两种状况之下,没有达到欲望前的不满足,与满足欲望之后的无聊。”但是我想,无论是抵达前或是抵达后,人最本质的东西都没有改变——那便是,与生俱来的,深刻的孤独感与寂寞感。正因为孤单寂寞,所以人们才拼命地去交往,去构筑可以容纳全部人类的社会,去沉迷拥有无限信息量与他人的网络。可是,孤独与喧嚣本身就是一对辩证的矛盾,喧嚣的时候越多,孤单一人的时候的寂寞便会越刻骨,而无论是谁,都无法保证,自己可以永远和他人在一起,自己可以永远滴保持在“酒神冲动”与无止境的喧嚣之中。至少每个人入梦前的那一刻,醒来时的那一分……都是寂寞而孤单的。《玛利亚的凝望》中的人们因相遇而欣喜,而纯洁而不染污垢而没有丑陋的欲念,但是,即使是这样的,好似在伊甸园中生活的,小说中的人们。也仍然会有着,孤单寂寞,且充满无力感的那一刻。佑巳有过因为和姐姐产生矛盾而一个人抱着枕头乱想的时候,由乃也有着因为想要进入剑道部而和姐姐断绝关系,然后彷徨不安的时候。在无数的交错而过与携手相牵之前,所有的人类终究都只是一个人类,作为半成品的我们,既无法真正地理解其他人,也无法真正地理解自己。因此,再要好的姐妹之间也一定会出现裂痕,即使彼此心意相合,我们也终究无法成为一人。我想,比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来说,人生中最悲伤的事情是……无论你我的羁绊如何坚固,你我终究是你我,而无法成为我们,两颗相合的心只能无限贴近,却永远无法合二为一。时间在流逝,岁月在变迁,世界在肆意地流转,而我们之间的情谊却无法更加牢靠,更加密不可分……于是……于是所有的羁绊,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唯一的结局便都是因为一次又一次微渺的误会的冲击而出现裂痕,最终扩大成无法辨清的差错,然后……两人相别相离,相怨相恨。人生中一次次美好的错过或是遗憾,归根到底,其实都是我们那无法真正融合的内心拼命碰撞的必然终焉。人是不完全的生物,是只能孤单寂寞的生物……一旦开始互相交往,便会开始互相伤害,所谓的“人类”,其实就是这种生物。


但是,纵然如此,人类却依然互相交流着,互相触摸着。即使孤单与寂寞是我们唯一的状态,追逐幸福的努力与触及快乐的手指仍然并非毫无意义。即使我们的相遇只能获得伤害,我们也要不断地拥抱新的邂逅,因为所谓的伤害,在另一重意义上,就是在对方心中,对方的体内,留下惟属于自己的,永不消失的印记。即使最后无可避免终归寂寞,那些快乐的,喧嚣的回忆也不会消失与逝去。人生的意义是获得幸福,而非避免不幸。即使跨越刀山火海,隐忍百年,尝尽痛苦与悲伤,只要在人生最后的最后能够触摸到真正的幸福,那么这也要比在既无不幸也无幸福的平淡中度过一生更加有意义。上帝之所以赋给我们生命,不在于为了让我们避免什么,而在于我们追寻什么,我们所需要的不是我能得到什么与不想失去什么,而是我要得到什么与我要争取什么。只要能够留下闪耀着光芒的回忆,那么离别后的悲伤与寂寞就并非毫无意义,纵然回忆只能成为回忆,幸福的日子总会迎来终结,无法持续到永远,但是只要那份幸福感能够确然地残存在心中,能够确然地闪耀在回忆里。那么我们所有的相遇便都不会变得失去意义与价值,成为虚妄的逝者。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雨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我对春夜的梦的思慕与向往,大概最初就是因为白居易的这首美丽至极的诗吧。清热的春夜中,蝉声伴随晚风扰乱了静谧的夜空,在被暗色覆盖的庭院的草丛中,悠闲地坐在古旧散发着回忆气息的藤椅上,一手吃着水果,一手摇着蒲扇。向往上去,天空的星星繁密而闪耀,不似城市内的稀寥。然后,什么都不去想,只是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摇着扇子,仿佛世界上的一切都与没有什么太过紧密的关联……直到第一场细细密密地春雨在深蓝色的天空中轻扬滑落。于是就把椅子搬回亭中,一边煮着老酒烧着青梅。一边一个人在一张木质的棋盘上摆弄一篇古旧甚至有些残破的,不知何人写下的棋谱。亭外的雨声渐渐遮盖了天空,蝉声不知从何时起悄隐无迹,大概也是去躲雨去了吧。伴随着雨声之外的声音的渐隐,这座孤单的,在被雨滴落而愈现青翠的草丛中伫立的亭子仿佛与世界,与他物,与过去未来中间都隔了一层微不可查的界限。天空中没有鸟,也没有鸟的痕迹,纵然有,在深蓝色的晚空与朦胧的春雨中,我也不会发现他的踪影。地面上没有虫的移动,因为它们都各自回到温暖的家中享受春夜的梦去了。朦胧的春雨恍若梦的帘席,分割了我们所有的自作多情。在这样的亭子中,喝着淡酒,赏着风雨,弄着棋谱,最后在天地相伴,夜声作陪中沉沉睡去,不去管其他所有的俗事……直至醒来,直至雨散,直至花开。大概这就是,我关于春与梦的理想,我所期盼的,希望至少人生中要出现一次的生活吧。


那些如春夜之梦一般光辉闪耀,筱然不见,而后又常常在梦前寐后思怀的相遇回忆,或许便是人类之所以追逐长生,追逐更多的邂逅与结识的原因吧。
万物成风,皆如春夜之梦,似泣似慕,而终不可复来。
佑巳的母亲与祥子的母亲也曾在莉莉按女子学园中学习过,相遇过,邂逅过。虽然只是一个短暂而又渺小的因缘,但终究代表了两人对于对方是今生今世七十亿人海中的不多的,相互结识了的人。纵然一起在莉莉安女子学园的日子早已随风而去,如春夜之梦般不可探其痕迹,但是内心中多少还是会保留着那时的点点滴滴,一如春雨了无烟痕,却总会留下几缕心中的春愁。对于所有曾经生活在莉莉安女子学园中的人来说,莉莉安女子学园中的一切,或许便如同一生四季中的一场春雨一般吧。


VOL.6 人绝对不会永远停留在相同场所,不论是一遍哭泣也好、大吼大叫也罢,总之就是会持续不停往前走,有时候也必须舍弃什么,去选择其他的什么

题外:这似乎是某所写的小标题中最长的一个了。嘛,当年某看《仰望半月之空》几乎和《玛利亚的凝望》同一时间的,而现在看《玛利亚的凝望》会觉得时光虽然流逝,但多少还是会残留下什么,而看《仰望半月之空》,却只有“什么都已经改变了”的失落感,再也找不回初次阅读时的冲动与热情。不过看到最后一卷的简介的时候,仍然模糊朦胧地感觉到,自己似乎抓住了在过去与回忆滑行的什么,似乎抓住了,曾几何时的天空与那时黄昏的颜色。现在想来,所谓的能触动人心的东西,或许其实便是能在不断漂流改变的人生中能够引起永恒共鸣的东西吧。

所谓的成长,究竟是什么呢?某种意义上,这个词汇和“人生”一样,是虚无缥缈而又太过庞大的命题。而我在我看来,或许成长本身就有着两面性,或者说,所谓的成长,其实本来就是含有着作为一体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无可避免地不断失落着,另一方面则是无可避免地不断获得着。黄昏时,太阳沉浸在海中,顺着海平面散发出今日最后的绮丽光辉,仿佛在缅怀逝去的今日天空一般。站在岸边的港口上,仰望着晚霞与夜风的颜色。远岸的归鸦与烟火静谧地如同低声细语,伴随着波涛的声音滚滚而来,而又在礁石的边缘缓缓退却。于是不由得想起多年前的夏夜,我与她的悄声密语。曾经以为所谓的成长不过是个人的延伸,与世界上其他的事物没有丝毫关系,只要作为个体的自己努力,那么我们的回忆就可以永远地停住在那个充斥梦想与光辉的夜晚中。但是,随着年岁的增加,渐渐地开始明白,所谓的成长,并不是那么美好,那么简单的东西。在失去了无可挽回的东西,度过了无法重来的光阴之后,我才开始明白,所谓的成长,其实只是无可避免的失落与无可避免地获得的叠加,只能是无可避免地失落与无可避免地获得的叠加。
时光不会再现,去日已成永远。所谓的成长或许不过是个人的妄语。唯一的真实或许只是,我们在无可阻挡的,世界与个人的永恒变迁中,不断地重新确认着自己与他物,与世界的关系罢了。我们将这种事情称之为成长,但实际上这不过只是“确认”罢了。无论我们怎么做,我们都无法做回过去的自己。嘲笑着年少时的幼稚也好,将过去的自己作为珍贵的怀念也罢。无论我们将过去放置于何种地位,我们都无法将过去再度套在自己的头上。我们终究都已不再是过去的年少的自己,都已无法再去认同,再去践行过去的承诺与信念。这是背弃,是前行,也正是对于人类而言,真正的成长。
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能够延续到永远的事物。“永不坠落”的君士坦丁堡早已成为土耳其人的首都,“千年不变”的儒家正统也成为了过往历史的硝烟,曾经许下的约定被随意的遗忘,一厢情愿以为可以延续到永远的思慕现在回首看来却只觉得可笑。过去的我们所执着的承诺与约定,被现在的我们以种种“现实的考虑”而破弃而背离,所信仰的神明与偶像,被现在的我们施以随意的嘲笑与漠视。但是所谓的现实,不是终究也会归于回忆么?而到那个时候,你今时所作的约定,又将存在于何方呢?人在每个瞬间都是不同的生物,不同时间上的人,除却共同享有一份相同的记忆之外,我着实想不到还有什么其他的相似之处。性格,样貌,体型,观点,乃至于本质,凡是存在之物皆可改变,甚至连所谓“永恒不变”的回忆,在长久的时间流逝之后,也会逐渐暧昧逐渐模糊逐渐遗忘,最后形成一份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崭新”的回忆。所以,我们所许下的约定其实只能约定今时今刻,无论当时的心意多么诚恳,只要有时光流过,我们会和当时的,诚心诚意的自己渐行渐远,最终相离相弃。我们无法约定未来,更无法承诺终生,因为归根到底,我们终究接触不到事物真正的真实。无论记忆多么清晰,多么明确,那终究还都只是我们的一面之词,而非事物的本质的记录(即使其中有一部分和事物的本质重合,那也只是“我们的记忆中符合事实的部分”而已)。既然是“我们的”记忆而非真实的确在记录,那么自然而然,“我们的”记忆也会随着我们的改变而改变。人生的前行是无可避免地失落与无可避免地获得的叠加,而纵然有着无尽的相遇与别离,获得与失去,我们终究还是无法去留下任何东西,去触摸任何真理。可以获得却无法触及,可以失去却无法遗留,或许所谓的人生,大概就是这样一条漫漫地,向着未知彼方孤单前行的单行道吧。
有些事情,现在不去努力,不去追寻,那么,就再也没有机会去尝试去触及了。在某些时刻,自己会莫名地想要去做某件事情,而心中一方面犹豫着自己要不要去做,另一方面却又能清晰地感觉到,无论做与不做,这都是今生今世唯一做此事的机会。一如《夏日大作战》中的主角所收到的那个短信一般,纵然自己不知道回复了明天会变成什么模样,冥冥之中却有一种“今生只有这一次机会”的确信感。时光不会再现,去日已成永远,人生无可重演,亦或许正因为这样,与长久宇宙相较微不足道的百八十年才显得如此绮丽而光辉。有些事情,无论事后如何后悔如何痛苦,都不会有再让去你尝试一次的机会,任凭你撕心裂肺,哭天抢地,时间也依然会如逝水般流去,渐渐地将你所执着的一切化为今日最后的一抹余晖。然后夜晚降临,今日已逝,所有的泪水都在黑夜流尽,惟余下内心中干裂的土壤上的巨大的疮疤,疼痛而无法言说。有些时候,心中会莫名地泛起种种冲动,或许那些冲动转眼即逝,或许那些冲动不切实际,但是,当那些冲动蓦然地消失之后,我们才会惊觉,才会意识到,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所有的冲动都不是没有价值,即使是只存在此时此刻一瞬间之内的转瞬即逝的毫无合理性的冲动,它也必然代表着你的所求与闪耀着光辉的可能性。未来尚未到来,过去已然逝去,这并不是空话,也不是妄言,我们所能确然把握的,真的只有现在与此刻,除却现在此刻之外,其余的一切都是模糊的不定向的恍若流云一般的存在。所有的冲动都有着被实现的价值,即使它意味着对自己或他人的伤害,它也必然有着,自身存在的意义与自身被实现的价值。想要告白的时候就去告白,想要努力的时候就去努力,虽然结果或许无法皆如人意,但至少会留下自己拼命的痕迹,与努力向天空划曳的映像,而不会去留下充满“if与如果”的回忆与遗憾。


初春时的风尚带有一丝微寒,轻轻吐气,白色的雾在嘴边缓缓盘旋。刚刚睡醒,思绪尚未清晰,蓦然抬头,迎向了圣母玛利亚像的和蔼微笑。无论之前心情多么抑郁或是糟糕,世界多么欢快或是美妙,只要一和玛利亚像的慈爱目光遇上,沸腾的心情,喧嚣的世界总会重归平静,一如被一双温柔和蔼的大手抚过一般。
然后,突兀地看到了某个在玛利亚像前的女生乱掉的领结,突兀地感觉到那个女生对于自己或许会变得极为特别。心中涌起一股想要接近的冲动……一种无法抑制的,想要为她整理领结的冲动。
我想,世界上所有的故事的开端,或许都是如此,都是由一个或一些无可抑制的冲动所引发的。
如果祥子当时没有上前,玛利亚的凝望中的所有故事或许都不会开始。学园祭的祥子孤单伶仃,岛津由乃与剑道部擦肩而过,乃至于……连《荆棘之森》都有可能不会出版不会引发骚动。我们的身边,只有蝴蝶在扇动自己的翅膀,但是,即使是蝴蝶翅膀所扇动的气流,也有可能在某日变成一场充斥所有人的热带风暴。或许我们每个人所能做到的,所能获得的,都是微不足道的一点小事。但是,只要有足够多的小事不断叠加,那么终究会出现一切契机,使某件可以忽略的细节,演化成一场足以影响大部分人人生轨迹的风暴。这个世界不全是由历史构成,也不全是由传说构成,而是由传说和历史共同构成。每一个相遇都不是没有有意义,每一个冲动都不是没有价值,我们的世界只有一个,我们的人生无可重来,但是却不能因此就去否定其他的可能性,就去贬低其他世界的奇迹。即使是初次见面的陌生人,在其他的可能性中或许他已成为我们的至交,在这个广阔而漠然的世界,我们孤单,却从不曾永远孤独。纵然我们所结识的人只有数百,只要不断地重来,不断地更改,我们终究可以在茫茫人海中与每个人相遇。世界如此美丽,如此旖旎,如此让人眷恋让人缱绻,或许便是因为,每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都蕴藏着无尽的可能性吧。纵然是一只蝴蝶翅膀的扇动,也有可能引发一场淹没无数蝴蝶的海啸,只要初始条件变化了不可察觉的一个数值,计算中的偏差就会无限度地扩大,于是最后的结论便有可能变得天翻地覆。那些“如果”与“if”,我想不仅仅都是提出者的无病呻吟,更多的或许只是对另一个世界另一个自己的单纯探求而已。每当我们和他人交流的时候,总会想着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他会如何做,或许一滴雨水降落时因为一毫米的偏差,就会在旅程的最后流入两个分处地球两端的大洋一般,在我们换位思考对方的同时,或许也在思考如果世界发生了某个微小的偏差,那么是否自己就会成为今日的他。或许正如某本小说中所言的那样,世界上的所有人不过是一个人通过无止境的时空穿梭所创造出来的罢了,他既是他自己又是其他任何人,只是,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人类就太过于孤独孤单了。
同时,在另一种层面来说,现在的世界,今刻的人生,也是在无数次风暴与气流之间所达成的万中无一的偶然。一如我们能够将生是因为我们的本源赢过了他千千万万的兄弟一样,我们能够成为现今的自己,实际上也等于抹杀了其他千千万万的“可能”的现在这个时间点上的自己。不要说什么自己不够幸运,自己太过渺小,你能够降生,能够成为今刻的自己,本身便是一个不可多求的奇迹。我们的世界能够成为现在这样,能够如此,并不是因为它本应如此,而是因为它偶然如此。这个世界,无论变成怎样的模样都不足为奇,因为它本身就蕴藏着无尽的可能性。因此,它变成现在的这幅样子而非各种作品中的样子反而更加令人惊异。我们的幸运并不是因为有比我们不幸的人,而是因为……能够降生在世界中,本身便已是奇迹与奇迹的重叠,偶然与偶然的交错,幸运与幸运的邂逅……
所以,珍惜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吧。
因为这一切……其实都是无法复制的奇迹。能够相遇,能够邂逅,能够和你走在一起,能够遇到重要的人,能够与他/她相知相伴携手一生,能够不离不弃享有一段不可重来的时间,能够获得我们想要获得的,能够失去我们愿意失去的……这样的人生,我想对于个人来说——已然足矣。
你我能够站在现在的位置上,成为现在的自己,这本身就和生命在地球上诞生一样,是一次无法重来的值得庆幸的意外。

人绝对不会永远停留在相同场所,不论是一遍哭泣也好、大吼大叫也罢,总之就是会持续不停往前走,有时候也必须舍弃什么,去选择其他的什么。《玛利亚的凝望》中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对于我而言就是各个角色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卷数的推移,时间的流逝,而使性格逐渐地产生变化。从天然直率变得聪慧狡黠,从锋芒毕露变得温婉圆润。如果在阅读完最新一卷后再去重读第一卷,某种意义上会产生和翻开旧相册缅怀自己的童年相似的感觉。今时留下了去日的影,而又与去日毫不相似,那时的云彩与天空,纵然和此刻并无区别,内心中对他们产生的感觉却总有一丝微妙的不同。我们是前行在道路上的人,也是过去所有所作所为的影,我们是自己,也是他人,我们在成长,因此获得,因此失落。斗转星移的并不只有我们,时间的流逝所带来的变革充斥所有的地方,即使按照相对论的理论,时间不再作为一种绝对的标准,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它依然在流逝,依然在变动,依然在……如水般冲刷着这个世界。你我,他人,环境,星辰,所有的一切都在变化,都在获得与失去,都在“成长”的过程中。纵然我们自己停止变化,不去获得不去失去,周身的一切仍然会无法抑制地改变。而相对着这变化了的世界,纵然已身没有成长,却仍然无法回到过去,回到过去的关系与一切之中。或许,这就是所谓“人绝对不会永远停留在相同场所,不论是一遍哭泣也好、大吼大叫也罢,总之就是会持续不停往前走。”吧。无论我们如何吵闹如何抑郁,我们仍然会不断地向前走,因为并不只有我们在移动,在我们前行的同时,世界也在不断地“倒退”。所以,即使因为成长悲伤,即使因为成长痛苦,我们终究还是只有成长这一条路可以选择,终究还是要……无可避免地失去与获得。
所谓抉择,抉择就如同佑巳放弃了可南子选择了瞳子一样。是我们放弃自己想要的去选择自己另一个想要的。而非放弃自己并不想要的去选择自己所想要的。在这个意义上,抉择中的舍弃与失去并不相同,因为一切事物都可以失去,而只有你想要得到的,才有可能被舍弃。人生终究只是无数可能性中的一种,而我们也只是倾盆暴雨中的一滴。所以,作为今刻的人生终归也只能是不完满的,是有所舍弃的。正如作为一粒雨滴,你或许可以选择自己顺延哪条房梁而下,甚至可以选择自己流入哪个大洋,却不可能去选择自己流入全部的大洋(当然,反面意义上,雨滴也可以选择自己先流入某大洋再从此大洋流入另一大洋)。而在那无数的邂逅与相逢之中,总有一些东西会让你在索然无味的平凡生活中怦然心动,不能自拔,让你想要拥有想要触及想要拥抱。我想,光辉这个词汇,或许最初便是用来描绘那些被我们所重视的东西的。这并不是指他们本身会在我们眼中发出光晕,而是指只要有他们存在,我们的世界,周身的一切,都会从暗色调变成亮色调,或许和平常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只要它存在于这里,我们就会感觉到身旁的一切都仿佛多了一种……闪闪发光的颜色。
我们的双手,正是为了,紧紧地抓住什么,而存在的。为了抓住,比我们,比我们的人生更加重要的某物,为了抓住,那些偶然相逢却会片刻即逝的某物而存在的。有的时候,心底会莫名地泛起想要做些什么的冲动,那么就不要犹豫,因为稍微的犹豫就很有可能错失转瞬的良机,最后便只能成为遗憾徒增后悔。其实,仔细想一下,我们并没有什么需要顾虑的,过去已然逝去,未来尚未到来,我们所能把握的只有此时今刻。换句话说,我们所能失去的,其实也不过只有此时今刻罢了。过去已经成为回忆无法失去,未来尚未到来无法掌握,比起将希望寄予模糊未定的种种,不如就此向前努力,以希冀能够凭借这种得到些什么,凭借这种冲动将自己引至更美好的未来……我们担心的,大多是不必为其担心的东西,我们所放弃的,大多是我们所不应放弃的。即使赌输了一切,我们也不过是失去了现在,即使往事如风,风终究还会留下伤痕与触感。比起因为当时没有去做而后悔,我更愿意做了之后再去后悔。或许这并不是一种理性的生活,但是那些被人膜拜的理性不也终究未能解释宇宙与人生的意义与真实所在么?定理不断地被推翻,猜想不断地被证实,所谓的“理性”,其实也只不过是无数种想法,无数种推论的集合与交汇罢了。而对于伫立在集体之中的个人来说,理性固然值得依靠值得引证,却并不值得去信仰去践行,我们的人生只有一次,既无法重来也无法读档,所有的遗憾只能永远是遗憾而无法去弥补,所有的悲伤只能被记忆淡化而无法去忘却,所有的后悔只能在静夜中长眠而无法死去。我们经不起推论与重证的繁琐,漫长与凄厉的对真理的寻求,普适于群体的规则不见得适用于个人,集体所信奉的准则同样也未必值得个人去信奉。对于理性而言,人类的感性是人类的原罪,但是,当人类完全失去感性的时候,与机器又有何异呢?上天赐予了我们感性和理性,不是为了让我们舍弃其中任何一边,而是为了让我们能在纷扰混沌的世界中找出属于自己的唯一真理。或许我会被撞得头破血流,或许我最终会一事无成,但是我想,只要我在想做的时候努力了,那么无论最终的结局如何,我都不会去后悔,都不会去自怨自艾。或许我无法为历史与人类做出什么贡献,无法用自己的翅膀扇动风暴,只是即使这样,我也不认为人生于我是毫无疑义,我的这个无可复来的仅有的生命是被我浪费掉了。


VOL.7 愿我的歌声能够传达到所有的落雪都融化之后的季节


写到这里,重新审读之前写的部分,发现已经有不少偏离主题的内容了,甚至开始转向了面对“人生”,“命运”等等虚无飘渺的话题的空谈。不过其实最初我对于这篇感想的定位其实也不只是《玛利亚的凝望》系列的感想文。现在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之间究竟存在着多大的差别,我想自己对此应该是最清楚的了。过去的时光与遗憾无法弥补,因为那毕竟已然过去。回首今年来自己所做的种种,虽然有着诸多不甚满意的地方,却又没有勇气希望一切能够推到重来,于是脆弱的我便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凭吊那些已然逝去的流年与已然不在此处,不知旅行到哪里的日光。从接触动漫开始到如今现在,我的很多地方都已改变,并且永远都不会回到改变之前的状态。我无法判定这种改变是对是错,因为它只是单纯地在改变罢了。或许现在的自己的确有资格嘲笑过去的自己愚蠢浅薄,但是这样的话,将来的自己是否也可以嘲笑现在的自己呢?我们是一束光中的中的一点,是波与粒的渐变,于是只能在不断逝去中缅怀,在缅怀的同时依然不断地逝去。《玛利亚的凝望》是我最早看的几本轻小说之一,伴随着它的逐渐汉化,我也走过了与轻小说从结识到相离的历程。多数长篇小说在篇幅拉长的同时,都会逐渐改变自己的步调与风格,而《玛利亚的凝望》却一直以一种清淡悠闲的午后优哉游哉的前行,这是我尤为喜欢的。而每次翻阅起《玛利亚的凝望》,我总会想到过去,想到我第一次翻阅他的时候的心情与心境。从这个意义是来说,《玛利亚的凝望》对于我确实是极为特别的一个系列,某种意义上,它是作为背景承载着我与轻小说的全部的因缘的。因此,这篇文章,某种意义上,也不仅仅是对《玛利亚的凝望》的感想,同时也包括,对于那些我和《玛利亚的凝望》所共度的日子——的如细数沙漏中的细沙般的缅怀。

关于百合
似乎第一篇感想中对于百合某的态度没有提及,于是这里多少还是补充一下吧。第一篇感想中对于某对百合提及的很少的原因很简单,我并不认为百合,BL或是BG有什么区别。性别是先天所决定的,而爱谁则是由自己后天决定的,两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联系,因此无论性向性癖如何,我想都不需要自卑或是骄傲,因为这是你所自己选择的。百合在男生眼中看起来或许很纯洁,很神圣,但是在身为同性的女生的眼中,或许和男生眼中的BL一样,是令人无法接受的。我们终究只是一个人,只能成为一个人,无论有着多少种可能,我们最后终究只能在男性和女性中成为一种,然后再和某人去相爱。《玛利亚的凝望》中的恋情纯洁无垢,但我想,那并不是因为百合是纯洁的,而是因为恋爱的人是纯洁的。决定本质的是内因而非外因,因此决定一场恋爱是美好的还是失败的也不会是外力,而是恋爱的人的内心,外力最多只能推波助澜罢了。而《玛利亚的凝望》在这方面的处理有很巧妙,一直将所有人维持在一种似是而非的暧昧关系中,即使是那个号称“不是这个世界的人”的圣,也从未曾对佑巳做出什么太过过激的举动。莉莉安女子学园培养学生的目标终究还是让所有的学生成为温良贤淑的大小姐而非百合娘,同时学园又以跨越三个年号而不到,我想今野老师大概是想通过这样的种种侧面描写来暗示,学园中的姐妹无论多么亲密,终究不会变成对于对方独一无二的人。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一样,祥子与佑巳的妈妈也曾经在莉莉安中相遇,而最后亦皆成为人母(目测没有同性性向),佑巳和祥子之间的关系虽然比她们更亲密,但我想应该也不会最后演变成互为终身伴侣。说到底,少女们在莉莉按女子学园高中部度过的三年,对于自己的漫长人生来说,应该是恍若春夜的一场梦吧。绮丽而怀念,而不会对自己产生真正的什么决定性的影响,除了某些过于感性的人之外。
百合不是罪,同样也不是美,只是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爱的方式。《玛利亚的凝望》中的少女们之间的感情在友情与爱情之间的暧昧地带上,因此让人有些扑朔。但在另一方面,友情与爱情的界限并不是上帝划分的,而是人类自己所规定的不是么?谁也没有说爱情和友情之间有着一条绝对清晰的界限,谁也没有说友情和爱情不能重叠不是么?莉莉安的少女们既有友情又有爱情,这样的说法也不能说是错吧?说到底,感情这种东西本身就是人类自己创造出的,因此无论如何界定如何解释不都没有错吗?我并不执着于百合,也不反对百合,更不歧视百合,只是认为,百合不能代表也不能决定任何东西,一如BG,一如BL。BG的人不一定正常,BL和百合的人也不一定变态,善良的人可能与同性坠入爱的狂欢,邪恶的人也可能是因为疯狂执迷于异性。百合,BL与BG之间只是爱的人的差异,而非爱的程度或爱的本质的差异。
所有的学生都会有着毕业的那一刻,所有的作品都会有着完结的那一时。《玛利亚的凝望》也不例外,而且,很可能,它的完结正是因为剧中角色的毕业。无论多么美好或是多么残酷的东西,都会有着消失的那一刻,而在那一刻之后的漫漫长河中,它们中的大多数都不会再度出现。当今的社会虽然对同性恋有着种种歧视,但是融化的号角却已然响起,在可以预见的不久的将来,同性恋很有可能在大多数地方会得到法律的允许,然后在更多更漫长的时间过后,同性恋与异性恋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最终“同性恋”与“异性恋”这两个词汇变成了历史的范畴,因为恋情再也不会有同性恋和异性恋的分别,然后再随着当时的历史一起湮没在浩如烟海的真实与虚假之中。 当同性恋成为了真正的自由的同时,同性恋就会彻底消失了,或者说,惟有同性恋消失,同性恋才会迎来真正的自由,虽然是略带讽刺的说法,但是这种句式却在各种各样的事物中能够得到普遍的适用,或许就是因为,我们这个世界,其实本身就是只有不自由的世界吧。
自由意味着毁灭,意味着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上,或者说,惟有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上,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世界的本质是规则,是束缚,而生命之所以能够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之上,或许正是因为这个世界的本质是束缚吧。惟有受到束缚,才能受到保护,惟有受到保护,生命才能得以存在,如果所有的东西都失去了束缚,所有的欲望都得以实现,那么恐怕在这样的世界成立的同一瞬间,所有的一切就都会毁灭吧。至少,如果失去了万有引力的束缚,那么宇宙恐怕永远都无法从一个“奇点”中脱出。因此我想,无论是否是同性恋,又是否被社会所排斥,追求超越于社会之上的自由都是不现实而悲哀的,一如栞与圣一般。纵然有着想要得到的事物,有着无论如何都要触及的东西,但是只要被社会所排斥所忌讳,那么在真正追求之前就要好好考虑自己的追求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而不是一味的去相信,自己可以与它得到“真正的自由”。放弃,守望,乃至于相离,这些不都是逃避与懦弱,当巨大而沉重的命运碾压自己的时候,一味的去勇敢迎上或许并不是值得赞许的行为。所谓的人生正是如此,有些东西,无论如何渴望如何思慕,终究还是不可以去真正触及,终究还只能黯然地放手,然后笑着说“一路顺风”。
但是,我想,这样的日子恐怕也不会持续要永远吧。虽然向前看,我看不到真正自由的社会,向后望,我也望不到真正自由的可能。但是,人类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向着自由进发的旅程,人类作为一个群体的本质,就是向着自由不断的前行。虽然人类的社会仍然有着种种不平等,种种不可能与种种悲伤和哀愿,但是,所谓的真正的“人”,不正是向着这些东西勇敢挑战并将其悍然击败的生物吗?至少,现在的我们,已经比五千年前的我们更加自由,而我们的下一代,也将会比我们更加自由。或许真正的自由永远遥不可及,但是只要我们不断地争取着自身的自由,总有一日,会有某个蝴蝶扇动翅膀,将自由的风暴卷动全球,使整个文明社会迈入新的阶段。秋的到来不是因为八月变成了九月,而是因为每一片叶子都开始变黄,每一阵轻风都带上了凛意。或许我们在世界上只是一片渺小的落叶,但是,当所有的“我们”都开始变黄的时候,真正的秋天就在谁也不知道的角落降临了。雪融化之后,春天就将来临,或许春季仍然有着片片扬尘与缕缕黄沙,但是……毕竟雪已然融化。纵然社会不过是无限的四季的轮回,我们也要不断地去渴望雪的融化与花的绽放,渴望我们人类能够前行到某个地方……某个温婉如春,永不凋零的伊甸。
愿我的歌声能够传达到所有的落雪都融化之后的季节,或许我永远无法看到这个场面来临的时候,我或许我会比落雪更先死去,成为无法唤醒的亡者。但是,只要自己能够在这里,在这个世界上,在你所珍视的人心中留下什么东西,留下渺茫的歌声,而你所珍视的人,你所珍视的世界又将它不断地传达下去的话。那么,总有一天,当雪全部融化,春季的繁华与生机在这个世界上充斥的时候,身为亡者的你将可以与所有的生者一同欢呼,一同跳舞。生者将记着你的歌声,将伴随着你的歌声一同迈向春天。或许我所写下的文字,所留下的东西总有一天会消失,或许谁也不会去注意,去留意那些文字,但是,只要自己仍然珍视这些东西,仍然认为这些东西有着意义有着价值,那么你的歌声仍然可以传承下去。纵然生者不会去歌唱,渺茫的歌声也会伴随着草长莺飞而在彼端的春季中响起。我们无法延续到永远,无法在所有的罪恶的终焉生还,但是,只要相信总有一日雪会化尽,只要相信总有一日尘埃将会消失,那么纵然自己在黑暗死去,内心也会怀抱着光明,自己的歌声也会伴随着自己的思慕在光明的彼方响起。
而对于所有在莉莉安女子学园中生活过的人们来说,或许在莉莉安的三年就是她们在内心中怀抱信仰怀抱希望的理由吧。的确,高中,乃至于整个学生时代,对于全部的人生来说,虚无短暂的好像是一场梦一样。但是,梦并非没有意义,学校的结局也不只有被遗忘,过往的回忆会成为现实的支撑,内心的美好会化作改变未来的光辉,我们怀抱着残缺而生,在追逐圆满的努力死去,纵然只有歌声能够传达到彼方,我们也要将灵魂的美丽刻画到那渺茫的歌声中去。我们的人生不需要定下多高的目标,只需要过的比现在更美好,不需要过的多么耀眼,只需要时刻心怀期望。纵然美丽的时光如春梦一般短暂而易逝,只要心中有着确然的残留,那么纵然是虚幻缥缈,已成回忆的去日,也必然能够给予确然地支撑。
悠闲地在玛利亚的庭院中度过下午的少女们,终究会走出被神所眷顾的庭院,成为新的地上的人。或许那场梦因为没有尘埃而过于飘渺,因为污秽而过于纯洁,但是,我们所真正仰慕的,真正渴望的,不正是如此吗?无关友情,爱情,亲情的暧昧,不许下关于过去与未来的承诺,只在今日,仍然悠闲地品着下午茶的少女,或许就是永恒的理想中的我们吧。

愿我的歌声能够传达到所有的落雪都融化之后的季节,同着其他的美丽的歌,在这片升上天空的地上响起。


结语:这篇感想从最初那篇写完后就开始谋划,最近终于腾出了些时间将其补完,前前后后用了六十余天,某种意义上来讲算是我投入最大的一篇文了。不过,讽刺的是,因为时间的跨度太大加上各个部分并非是单独成章的,因此反而导致了文章整体的不连贯和节奏失调。不管怎么说,写这篇文章,最初就抱着“希望给玛凝再写一篇真正的感想”“想要提高一下码文水准”“缅怀一下自己与轻小说相遇相识的日子”三个目的,最后至少三个目的都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或许也算是不错的结局?但整篇文我想作为玛凝的感想来说,从中途开始就已经崩掉了,想要修改却笔力精力都已不济,因此对各位先说一声抱歉。玛凝的感想前前后后码过三篇,近期内(大概永远)恐怕不会再动笔了,但对于玛凝的喜好我想大概还会保持下去吧。

PS:前文连接:https://obsolete1.lightnovel.us/thread-191160-1-1.html

评分

参与人数 1轻币 +100 收起 理由
conan0453 + 100 我湿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8-19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之后不知道该说什么……总之先收图。
最近把汉化的21卷重新开始读了,发现自己已经习惯了的祥佑相处模式在一开始是那么青涩,呆萌的志摩子一开始是那么疏离……就像我最喜欢的那个章节名,似水流年呐。
第一节讲的是思慕,小生以为圣母的短篇把这个主题写得淋漓尽致……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8-19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总觉得这个太长了。。看着看着就放弃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轻币 -7 收起 理由
conan0453 -7 灌水,请不要再犯了哦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8-19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玛凝给我的印象更近似于清新的绿茶和微甜的红茶
不过这篇感想却总使我想到糖放得太多了的奶茶 或者是夹了太多水果的蛋糕

恩 说笑了 = =
最后的部分让人很有感触.

这个暑假从台版的进度开始补玛凝的小说,总觉得越看越沉重.
因为如今走出了学校的自己已经离那种干净纯粹的美丽越来越远了吧.
原本淡淡的憧憬也已经变成了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只能封印在心底作为永远的经典.
当我看到祥祐分别,甚至是祐巳毕业的那些场景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轻币 +15 收起 理由
conan0453 + 15 认真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8-19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校的时光始终是美好的回忆呢!不管是百合还是别的,出了学校一切归零。那种淡淡的感情最美好!图很漂亮,先收下了。小说追到现在没多少动力了。
发表于 2011-8-19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 =动画看过几话一直认为是部百合向的作品 不过看过小说后见到这部作品另一面的说
发表于 2011-8-20 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志摩子大人 俺对你始终如一!还有由乃!病娇最高!不过……小说实在是没精力再追了……而且 在下有点无法接受姐妹制度无限延伸式的感觉 算是在下目光狭隘之处吧 总觉得有什么被破坏了
发表于 2011-8-24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300就看过这篇评论。因为那边特有的版面的颜色看起来觉得非常费力,特别是字体,感觉实在是吃力。现在在这边感觉好了很多。总觉得lz所认为的圣母大概更符合作者的定义,但是对于广大的粉丝而言,祥佑不能在一起不管怎么说都会觉得有遗憾和小小的悲哀。一开始我也是认同只要喜欢就好没必要非要在一起,但是发展到后来就开始纠结了…………柏拉图式的恋情太过高尚,不是我等凡人能够接受的。真的喜欢,就该勇于追求属于自己所认为的幸福。当然,这只是圣母中的一个看点,同意lz的说法之一,小说所描述的“青春”才是主题。关于成长,在细微的生活琐事中发现乐趣,我想这才是圣母的小说能够取胜于人的地方,不是机械械斗,没有外星人入侵,贴近平凡人的生活。却又如同在天堂一般拥有纯净的色彩,没有恶意,真正高尚的世界。每一个路人都拥有自己的灵魂,互相照亮彼此心灵黑暗的地方,不知不觉在看的过程中觉得自己被治愈了~
发表于 2011-9-20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嘛~冒着挖坟的风险还是真的很想说一句,LZ的好多感想我都看过,相当有思想,见解也很独到,就文笔而言,LZ秒杀国内网文,比一些日系轻小说也不逞多让。
为什么,LZ不去写小说呢,如果那样的话,一定会给人期待的
发表于 2011-9-21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全文,吾辈不由虎躯一震,作者好文采,《圣母在上》这部作品不愧神作,在笑容与歌声中渡过的青春比起如今大多数在战斗与激情中渡过青春的作品,确实别有韵味,而玉米在渡过了十七卷二百万字以后,也攒够了经验值升级了,从我刚开始看时的花蕾如今也转职成了红蔷薇,《圣母在上》也将迎来结局了。
发表于 2012-3-25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最近写的越来越流畅了,我肯定会看到最后的,但也觉得有触动的地方少了。。。最近看的是18卷,小瞳道歉的那一点倒是有点触动,倔强的人,也会剥下她自我保护的外壳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轻之国度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4-28 10: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