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体中文

轻之国度

 找回密码
 注册(右键在新窗口打开)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75|回复: 9
收起左侧

[研究讨论] 教你如何写出精彩的小说——就《白夜行》解剖推理小说的写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7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k0007 于 2015-10-28 20:33 编辑

1.前言
  在豆瓣里,我看过很多书评,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怎么好看、谈谈自己对书的领悟、以及剧情为什么是这样这样之类的讨论,很少有人在看过一本书后,写出真正的硬书评——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技术流。事实上,本人看过的关于写作的书也很多,就连专业的写作书里,也很少谈及这些问题,大多数的书,像斯蒂芬·金写的《写作这回事》、《卜洛克的小说学堂》、《巴黎评论》这些,也不过是谈一谈作家自己的经历、写作习惯、花边新闻罢了,对于真正热爱写作而无从动笔的人来说,这些东西其实是无关痛痒的。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这也是我一直在研究的问题:怎样才能将一篇小说写得更加好看?如果你是个热衷于写作的人,或是想知道怎样将小说的剧情写得更好看,希望我的这篇日志能帮助到你。
  
2.伊始
  若是说这个今年能有什么小说能带给我真正意义上的惊喜的话,非《白夜行》莫属了,之前读过的书其实并不算太多,因为看过太多的名不副实的小说,害怕失望,所以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读《百年孤独》和《挪威的森林》(有时候我感觉自己竟像《挪威的森林》里的渡边一般)。
  就像马尔克斯当年看到卡夫卡的《变形记》,莫言看到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样,看完这本小说,带给我的是前所未有的震撼,一拍大腿:“他妈的,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
  如果你是个看惯了严肃小说的人,若再看回这些通俗小说,你会有种看不下去的感觉:好比你平常穿惯了LV的衣服,突然叫你穿几十块一件的衣服,会感到严重的不适。(事实上,我们现在很多所谓的作家写出来的“小说”在我看来已经不是小说了,其实只是个故事而已)
  吸引我看《白夜行》这本书的,是网络上到处流传的小说里的这样一句话: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看到这句话,让我感觉东野圭吾这个作家不再是一个推理小说家这么简单——他可能还具有严肃小说家的气质。拿起来看以后,果然一发不可收拾,拿起后便再放不下,连续两天看到2点多才睡,白天黑夜不间断地将这本书看完了。
  看完后,这本书果然没有令我失望。如果说之前看的小说都是在日光下的世界,那么《白夜行》则更像是在一个黑暗无光的海底里潜行,你刚想浮上水面透一口气,有一股力量又将你按到水平面以下,不让你呼吸。总之,整本书都带给人难以言述的压抑,然而这种神经紧绷感又让你不得不想看接下来想发生什么,直到小说的最后,你紧绷的神经才得到倏忽地绽放:啊!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他甚至让我感觉,并不是作者写不出优雅动人的文字,而是因为小说剧情太过于紧促,他不得不将文字压缩起来,让一段接一段曲折的情节上演——就好比高手过招,你若是慢了一拍,就随时有被对手袭击的危险。
  看完《白夜行》,我又接着看了东野圭吾声名大噪的《嫌疑人X的献身》和《恶意》两本书,然而这两本书却再也没有带给我像《白夜行》一般震撼,甚至在看《嫌疑人X的献身》的时候,我还差点睡着了,若不是有人一再叮嘱我“好看”、“比《白夜行》还好”,我想我恐怕都看不下去。
  看完后,我迫不及待地与很多人讨论这本书,我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我一样,觉得《嫌疑人X的献身》比《白夜行》更差,有些人甚至觉得,《嫌疑人X的献身》比《白夜行》更好。
  在网上搜,基本结果是这样:大多数人跟我一样,认为《白夜行》比其他两本好看(这个结果是根据豆瓣几个版本的打分得出的,《白夜行》基本上维持在9.1的平均分,而《嫌疑人X的献身》一个版本达到9.1,其他几个版本在8.9,《恶意》仅在8.4到8.8之间徘徊),谈到东野圭吾的成名作,很多人也会首推《白夜行》。而对于推理迷,则认为《嫌疑人X的献身》更好,甚至还有人认为《白夜行》还没福尔摩斯好。
  在很多人看来,他们本身并不是很清楚为什么这个好,他们仅仅能说出来的是:“我觉得这个逻辑性比较强”、“我喜欢《嫌疑人》中的层层推理”、“我觉得《白夜行》中很多情节都不必要”这些模糊概念的话。
  于是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究竟两者的差别是什么?带给人的落差为什么会如此之大?再深入一点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小说才是好小说?小说究竟要怎样写才能吸引观众?
  
  3.本格推理小说模型:
  
  对于推理小说,基本上分成两类,即:本格推理和变格推理。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下什么是本格的定义:本格推理,又称古典推理,指与注重写实的社会派推理小说相对,以推理解谜为主要走向,让读者和侦探拥有同样的线索、站在同一平面的推理小说主流类型。(在这里,我们应该将“线索”理解为杀手的现场杀人证据)
  也就是说,作为作者你不能将现场证据隐藏着不放出来,只有这样读者才能跟你站在一个平面,进行思考。
  于是我归纳了一下,本格模型如下:




  归结开来,《嫌疑人X的献身》和《恶意》基本上是按照这个基础模型走的,以恶意为例(注意,下面有严重剧透),首先作家日高被杀,留下证据ABCD,根据证据进行推理,主人公加贺恭一郎推论出杀人者为野野口修并将其逮捕,在加贺恭一郎的一再盘问下,野野口修道出了自己杀人的真相,在这里,野野口修说出的这个“真相”即图中的假设A。之后,随着加贺恭一郎的深入调查,发现野野口修所说的真相并不是真正的真相,这个我们概括成事件A,即主人公加贺恭一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调查,根据新的调查,得到线索A(在此请注意,线索和现场证据是完全不同的,现场证据是杀人当场留下的证据,而线索指的是在现场以外得到的暗示,在《恶意》这本小说里面,线索A相当于野野口修手指上的那个茧,以及之后加贺恭一郎对日高邦彦亲友的调查),再进行新的逻辑推理,使假设A被推翻,得出真相。
  简单概括《恶意》这本小说的流程就是:野野口修被抓→因为被日高胁迫野野口修写小说所以杀人→事实上野野口修完全是因为恶意才杀日高。
  当然,本格模型也可以变成这样:




  还可以变成这样:




  但总的来说,无论怎样变化,无非是想使内容更丰富些,他还是按照原始模型演变过来的。

4.变格推理小说模型:
  
  接下来让我们再看以《白夜行》为例的变格小说模型。如下图:




  依照图示,与本格小说不同之处在于,变格小说只放出了一部分的现场证据,而另一部分的现场证据已隐藏,以《白夜行》为例(注意,以下有严重剧透),作者一开始就将现场堵住的门给隐藏了,而这个现场证据对于推理破案来讲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假如门被堵住,那罪犯逃离的地方就只有一个——通风口,而这个地方对犯人的体格有着严格的限制,直到后来,根据一系列的事件发生,主人公笹垣才回想起这个重要的证据。
  同本格一样,变格小说也能有很多变形,比如:
  



      还比如



  
  
  当然,归结开来,他们都是由这个原始模型所演变出来的。
  
  5.本格与变格推理的区别

  依以上模型所示,本格与变格的关键所在,在于本格毫无保留的将现场证据展现给读者,而变格则藏了一部分,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成为了本格的桎梏所在。
  我们知道,一部推理小说,始终围绕着三个问题进行探寻:谁是凶手?作案手法、作案动机。



  一旦将现场证据完全暴露在读者的眼皮底下,那么凶手就基本可以锁定了,或者或多或少,读者也能猜出来一些。比如在墙上留的字,指纹,脚印,根据这些,大致能判断出凶手的性别、身高、体型之类。像《恶意》和《嫌疑人X的献身》,干脆就直接就告诉你凶手是谁,那么剩下的就是作案手法和作案动机了,《嫌疑人X的献身》很显然是在作案手法上做文章的一本小说,而《恶意》则是在作案动机上做文章。
  谁是凶手、作案手法、作案动机。这三个要素看似对等,其实不然,因为第一个要素他的去向是发散的,而其他两个要素是单向的。“谁是凶手”发散以后,嫌疑人之间又能发生关联,这样,一个庞大而精彩的故事就发生了。如图所示:
  


  可是一旦凶手被锁定以后,那么视角便不能再转移,若强行转移,便会有离题万里之嫌。那么剩下的你就只能在作案手法或作案动机上作假设了。
  作案手法和动机,他们的去向是单向的,并且假设你往往只能作一次,被推翻后,你就需要道出真相了。也就是说,当途中假设A出来以后,你很难再来个假设B、假设C,因为一旦出来个假设B,意味着假设A是错的,最后真相大白,假设B被证明是错的。这样一错再错,只能说明这个探案的人员办案拙劣,效率低下。即使你作出假设B,那么假设B也只能是单向走的,因为这个假设是在推翻假设A的基础上再前进的,他不可能像谁是“凶手”这个要素一样,朝多方面发散走。
  另外,在证据全部展现的情况下作出多种假设,这对作者本身也是个很大的挑战。以《恶意》这本小说为例,首先作者提出假设,野野口修是日高的影子作家,接下来你很难再提出合理的假设:比如,日高是野野口修的影子作家,然后将这个假设再推翻,道出真相。
  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讲,就是:本格比变格挖的坑要少得多。
  这就是为什么读者在读《白夜行》感觉放不下手的原因,虽然出场人物众多,但是你在读的时候,你感觉每个人都有是幕后黑手的可能,那些愈是不起眼的人物,你愈是读得仔细,愈是让人有预感,这个人可能是罪犯。
  而《恶意》和《嫌疑人X的献身》两部作品,则没有了这种寻找的刺激感,作者也只能在作案手法、作案动机上下文章,而作案手法和作案动机。因为这样的原因,看多了本格以后,读者将会有这种心态:作者给我的第一个假设(比如看到《恶意》中野野口修是日高的影子作家时)肯定是不成立的,结尾肯定与这个假设截然不同。这样子看多了,难免让人产生厌烦感。
  相对于这两部作品,《白夜行》则显得神秘得多,总是实实虚虚,虚虚实实,你永远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凶手会出现,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你认为是凶手的那个人,又在神秘之中突然死去。

6.作为读者的心态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变格推理就完全占有优势,在我询问的读者群当中,就有很多人认为变格不合理的:你将现场证据都隐藏起来了,这还算什么推理小说呢?那只能说明作者水平还不够。尤其对于推理迷而言,他们更在意小说里的逻辑推理,而变格推理往往会弱化了这方面,他们更注重是否带给读者惊喜。
  而即便是在我看来,《白夜行》也存在很多不必要的情节,比如说桐原亮司带着他的两个同学去见三个女人那一节,可以说有很多跟原来的主线相隔甚远,或者无甚关联,有凑字数的嫌疑。然而,即便知道如此,也改变不了我对《白夜行》这本书的喜爱。
  究其原因,我想要归功于作者在《白夜行》中反复使用的,我称之为“诱导”的手法。《白夜行》这本书里面,几乎处处都使用“诱导”这种手法,以至于读者被这股力量所牵着走。
  关于“诱导”这种手法,我的解释是这样的:作者在写作之前是知道这个真正的剧情是怎样发展的,但是他在下笔的时候却将读者的思路引向另外的一条歧路。导致当整个谜底揭开的时候,读者才发现自己想的完全是错误的(事实上是被作者故意引导的)。
     很明显的例子是,在江利子和雪穗发现藤村都子被强奸的这个案子时,发现有个不倒翁,这个是钥匙圈吊饰的一半。而小说在不久出现这样的情景:雄一对菊池说:““咦,你的链子断了。”只要是正在读的读者,基本上会认为,这个案子的强奸犯非菊池莫属了,而且,菊池跟踪雪穗的举动也很可疑,很有可能他后面还隐藏着更大的惊天大阴谋。而小说到了这里就戛然而止了,非常肯定的说,菊池当天有不在场证明,没有再叙述下去。
    这种欲说还休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作为一个读者,他会感觉总有股黑暗的东西在底下涌动,随时会翻上来——也正是这种力量,让读者迫不及待地将小说读下去。
  还有个例子是:高宫诚在一次打电话的时候,总觉得电的听筒里有第三个声音响起,一次他打完电话,雪穗不知不觉地,像幽灵一样出现在了他的面前。一般的读者看完后,都会认为是雪穗在监听高宫诚的电话,或者是雪穗安排的人在窃听,然后事实上又并不是,窃听的是根本还未提及的人。
  “诱导”这种手法几乎贯穿着《白夜行》整本书,从一开始的弥生子,到松浦,到西本文代,再到寺崎。随着跟着主角笹垣这个人的调查不断深入,层层推理,如果不是书本剩下的页数还很多,身为读者,你一定会认为自己离真相越来越近了,然而,在关键时刻,最重要的两个人却又死了,整个推理至此戛然而止,开始了另一段的叙述。
  因为这种手法的运用,读者会产生一种错觉:这本书是本好书,因为你看,我原来的预想的是这样,作者却给我的是那样,用消费者心理学来说,他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事实上,根本就不是你想错了,而是你在无形中被作者所误导,进入他所布下的圈套中,这种圈套不必作者跳出来说:“凶手就是你!”仅仅一个钥匙圈、一个不经意的路面之类的暗示即可。
  与《白夜行》相比,《嫌疑人X的献身》和《恶意》两本书则用的这种手法少得多,他们只是在结尾给了我一个意外罢了,而这种意外,我刚才说了,若你看多几本书,你就会产生这样的心里准备:反正他给我的第一个假设是错误的,见怪不怪了。
  而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读者,我所在乎的并不是什么逻辑推理,而是整本书是否超出我原先设定的预期,若在同一本书里面,能多次超出我的心里预期,那么我则可以认为,这是一本好书了。
  带给读者太少的超预期,我想这正是上世纪80年代,本格小说没落的原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右键在新窗口打开)

x
发表于 2015-10-28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楼主写的,还是转的??
实际上是分析推理小说的架构,没教什么东西吗——这是凑15字的
发表于 2015-10-28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みそら 于 2015-10-28 16:52 编辑

东野圭吾这三本我倒是都看过,不过我觉得作者根本就没去刻意隐藏凶手身份,而是着力刻画着凶手以及黑幕的一举一动。
事实上我认为这三本都是处于社会派跟推理小说之间的作品,将浓重的人物刻画与变格推理融为一体,才会给大众读者不错的阅读体验跟认同感。
注意,我说的是大众读者,并不是说推理爱好者,事实上我真的怀疑《白夜行》究竟应不应该放在推理区的书架上。

我个人就是认为《嫌疑犯》比《白夜行》更好的那种读者,虽然两个故事读起来都透着一股矫情的味道,但前者无疑要好得多,而后者经过我实际的传教以后发现这故事很受中年妇女的喜欢。

当然,我之所以一直在说这几本书,是因为这篇所谓的教程根本没什么卵用。没人写硬书评是因为大多数读者不是写书人,没有必要将一个故事拆得稀碎一边做着笔记一边看,假如一个作者真想写好推理小说,那看上几十本佳作也就自然会明白该怎么写,有点想法的作者还会推陈出新。不去看书的就算再去看这种教程,实际上也是白费的。
更何况小说的好坏评价标准根本不唯一,但是读者总能看出一本小说有没有用心去写。

最后说说本格推理的一些小事,本格是将已知信息全列出来并且不能隐藏,而作者主要依靠两大手法来完成故事。一个是以各种方式误导,另一个是藏木于林,其实还有不常见的纯扯淡式收尾,比如一本正经扯淡到莫名感人的《三千年的密室》以及臭名远扬的《世纪末侦探神话》。
好吧,当然还有《黑死馆杀人事件》这种依靠不加详解的冷门知识来狠狠鄙视读者的奇葩玩意。
误导包括行文、角色台词、描述方式、小说视角等,总之可以利用文字上的一切要素,现在再想要在这方面用点前人没用过的方法基本已经不可能了。
不过相比大部分本格小说只要简简单单一句话就能透得别人没法看的情况(剧透是美德!),果然还是《白夜行》这种注重讲故事的半社会派小说要可爱得多。而且到了现代由于商业性上的种种原因,不加噱头的纯硬派本格几乎都绝迹了。
发表于 2015-10-28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有收获,但还是不懂写。话说这真是楼主自写非转?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varuna 发表于 2015-10-28 12:17
这是楼主写的,还是转的??
实际上是分析推理小说的架构,没教什么东西吗——这是凑15字的 ...

转的
确实是分析推理小说的架构,当初也是看到分析图,觉得可以转过来让大家看一下
发表于 2015-10-28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喜欢东野的推理小说,看过圣女的救济和嫌疑X的献身,感觉里面的手法及推理太简单了,小说主要是在表现社会中人的情感之类的,读完也得不到推理分析的乐趣和令人震惊的快感。个人比较喜欢横沟正史的小说,本阵杀人事件,犬神家族,狱门岛是最喜欢的三部,八墓村当成冒险看,很有味道,跟四签名有点类似。至于恶魔吹着笛子来,当时读的时候看到最后有点恶心。不过现在动漫到处都是近亲之类的也就释然了。
发表于 2015-10-29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yaten2018 发表于 2015-10-28 20:31
不喜欢东野的推理小说,看过圣女的救济和嫌疑X的献身,感觉里面的手法及推理太简单了,小说主要是在表现社 ...

东野的比较接近社会派吧。所谓心理期待的偏差而已,比如抱着看后宫番的心态,结果男主跟基友跑路了,自然如吃了苍蝇般难受╮(╯_╰)╭
发表于 2015-10-31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读推理小说总是有种很啰嗦的感觉。。。。
对了,为什么么原假设A一定要被拒绝?没有原假设被接受的作品吗?
发表于 2015-11-13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日系推理,诡计写得最好的私以为是岛田庄司,人性写得最好的伊坂幸太郎。
至于东野?一生黑的我就呵呵一声。
真不明白畅销君这个称号怎么来的,真的畅销帝明明是我大西尾好吧。
发表于 2015-11-14 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糖 发表于 2015-11-13 23:36
日系推理,诡计写得最好的私以为是岛田庄司,人性写得最好的伊坂幸太郎。
至于东野?一生黑的我就呵呵一声 ...

东野圭吾好歹是会长

来自:Android客户端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北区北站路7号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轻之国度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5-18 03: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